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乘用车 > 正文

海外并购进入国家意志阶段

在过去几年接连遭遇失败后,中方资本在海外并购中,表现得更加精明老到。

激动人心的消息不断传来。包括中海油、三一重工等接连出海,2012年中国海外收购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72亿美元。以至于海外媒体惊呼:中国大陆资本对海外并购的热情就像一团火。这也预示着“中国收购”时代的到来。

不止是石化、工程机械,汽车也成为国内资本青睐的重点。今年年初,万向集团以2.5亿美元对美国锂电龙头企业A123的收购进入审批阶段,另有消息传出,中国投资公司计划收购德国戴姆勒公司部分资产。

一系列收购背后更大的看点在于,由中投所代表的国家资本,开始更多介入包括汽车在内的海外优质资产。随着国家实力的膨胀,资本金到位,中国的海外收购正在跳出当初的企业单打独斗,进入到更大规模的国家意志阶段。

中资海外凶猛

与过去10年更看重的实体货物出口不同,资金流输出正迅速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品种。按照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杰拉德·莱昂斯的判断:“世界正在从‘中国制造’进入‘中国收购’阶段。”

仅在过去一年,中国就完成了横跨能源、机械、汽车多领域收购。这些收购案不仅规模加大,且由于进入更广泛行业,中国海外收购也在引起更多警惕。直到不久前,中国在海外的投资还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但2012年的收购目标更加多元化,从德国的机械制造商到巴西的铁矿直到美国的银行。

之所以海外收购如此波澜汹涌,瑞银驻北京中国并购业务主席彭菲力表示:“中国企业本身有资金,同时还能够从中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因此中国企业能用于海外扩张的财力仍将非常充裕。”

更关键的因素在于,与以往相比,中国企业有了更多经验。在过去几年接连遭遇竞购失败后,中方在消除国外政治势力影响以及工会组织对收购的担忧方面,表现得更加精明老到。

汽车板块受宠

至于汽车界当下更感兴趣的中投收购戴姆勒股份,严格来说已经算不上是“新”闻。早在2011年7月,戴姆勒CEO蔡澈就公开表示,希望寻求来自中国的投资。随后的两年内,业界不断传出中投收购戴姆勒的新闻,直至日前,知情人具体爆料,中投将购买戴姆勒4%-10%的股份。

不管消息是否属实,从二者利益需求来看,符合价值预期。对中投而言,之前的投资策略一直不太顺利,现在将方向转向汽车行业这种实业,特别是在全球高档车市场持续看涨的情况下,有利于股东回报;对戴姆勒而言,受欧洲经济疲软影响,欧洲车市相当不景气,与之相比,倘若由来自最具潜力高档车市场的资本入股,更有利于奔驰在中国的本地化运营和决策。

与关注力更高的整车相比,过去一年国内在零部件领域的收购更值得回味。去年年底,东风汽车与德国史密斯公司共同投资6亿元人民币,合作研发、生产和销售半挂车产品。此外,东风公司还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收购了瑞典T 公司70%的股权,以及与全球最大变速箱公司德国格特拉克合作投资1.2亿欧元。

对于东风公司密集的海外并购与合作行为,该公司总经理朱福寿表示,东风公司的海外并购正是力图借助国际化资源,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发展和国际化目标。

国家意志比拼

作为预想中戴姆勒收购的主角,中投的历史并不长。直到6年前,中国政府才设立了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其宗旨是更加积极地把中国从出口中获得的美元收入投资于海外,以期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

除了中投之外,如今国内已经有数家政府投资机构在国际上跃跃欲试。与以往投资偏于保守,主要关注美国国债、房利美和房地美等美国政府支持抵押贷款证券不同的是,如今主权基金更倾向于帮助国内企业对海外公司进行投资或收购,从而获得亟须的能源或前沿技术。

就在去年年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强调,要加大重点零部件的海外并购,抓住当前时机“走出去”,收购国外的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专利技术和品牌。

中央高层对海外并购的鼓励可以理解。当前对中投之类的主权资本来说,问题不在于没有钱,国内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问题在于怎样找到优质投资项目,有效提高它们的利用率,这是眼下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预计,随着政策支持以及各路资金的配合,国内海外收购将进入更多反映国家意志的更高阶段。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