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乘用车 > 正文

欧系轻客假“国Ⅳ”乱象丛生是何因?

    随着“国Ⅳ”排放标准趋严,各地欧系轻客4S店开始不断推出各种“国Ⅳ”车型,但“假国Ⅳ”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

    尽管国家层面至今在柴油车“国Ⅳ”排放的问题上仍“暧昧不清”,但国务院在9月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表明了中央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降低PM2.5的决心,因此,随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区域按时实施“国Ⅳ”排放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在9月后也陆续开始推行“国Ⅳ”标准。

    在全国各个区域纷纷实施“国Ⅳ”的大势下,欧系轻客用户必须购买“国Ⅳ”车也是政策所趋。但受油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厂家与经销商甚至联合起来,用低成本的假“国Ⅳ”产品来吸引客户眼球。如果说,假“国Ⅳ”车同样能上牌,又能节省万元左右的购置成本,是不是值得去冒险呢?

    假“国Ⅳ”车增加后期成本 降低安全系数
    据一位南京“国Ⅳ”车主反映,他在7月前低价购买了一辆“国Ⅳ”欧系轻客,上路不久后却发现,其发动机喷油嘴极容易堵塞,车辆保养成本大幅提高。这不得不让他怀疑自己购买到的是假“国Ⅳ”车。

    伴着这一疑问,记者在近日走访了多地欧系轻客市场,发现现在的“国Ⅳ”车确实市场鱼龙混杂,不少品牌的车型打着“国Ⅳ”的幌子,但其发动机核心技术仍停留在“国Ⅱ”、“国Ⅲ”水平,“假‘国Ⅳ’”乱象丛生。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在车辆使用中,假“国Ⅳ”车发动机的喷油嘴极易堵塞,最终会损害到消费者利益。”据他解释,正常情况下,欧系轻客的发动机喷油嘴需2-3万公里清理一次,按照一年6 万公里、清理一次500元计算,一年只需要额外支出1000元,如果一辆车的生命周期是10年的话,消费者只需额外支出1万元。

    但假“国Ⅳ”车的喷油嘴不但极容易堵塞,造成数倍的清理成本,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据某一位同样买到假“国Ⅳ”欧系轻客的用户表示,某次在外地加不到“国Ⅳ”油品的情况下,他只能加了“国Ⅲ”油。但车以近100码速度行驶在高速路上时,他的车突然熄火,被吓出一身冷汗,最后花高费用找救援拖车。在技工检查车后,他得知是喷油嘴阻塞的缘故造成熄火,这让他不得不低价卖掉这辆假“国Ⅳ”车,避免引发交通事故。

    可见,由于发动机的喷油嘴极易堵塞这一缺陷,假“国Ⅳ”车不但会带来频繁清洗油嘴的高保养成本,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极大降低车辆的行驶安全系数。

    “国Ⅳ”车普遍难耐“国Ⅲ”油 倒逼企业产假车
    既然,假“国Ⅳ”车带来的危害如此之大,厂家为何要以次充好呢?用户又要如何来辨别真假“国Ⅳ”车呢?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关于“国Ⅳ”排放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分别是EGR技术(废气再循环)和SCR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在应对“国Ⅳ”排放标准中,虽然国内大部分中重型商用车厂家都选择了SCR技术路线,但国内大部分欧系轻客厂家,却选择了EGR技术路线。

    这是由于EGR技术不需要加尿素,可轻松应对国内尿素供应不足的现状。但采用EGR后处理技术的很多“国Ⅳ”车型,不同于SCR技术的“国Ⅳ”车,无法耐受“国Ⅲ”油品。因此,面对“国Ⅳ”标准柴油供应仍遥遥无期的现状,不少欧系轻客厂家又不得不用假“国Ⅳ”车来解决油品的适应问题。

    鉴于假“国Ⅳ”车危害无穷,用户在选购车辆时,一定要选准“真‘国Ⅳ’”购买。但经销商往往会说自己的就是真“国Ⅳ”车,究竟要如何来辨别真假“国Ⅳ”之分呢?

    业内专家表示,真假“国Ⅳ”,关键在于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假“国Ⅳ”车的发动机原机技术,不少仍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在对“国Ⅱ”、“国Ⅲ”发动机原机技术不改的情况下,对发动机添加零部件 而成。这种假“国Ⅳ”车,虽能暂时应付检测,但改变不了其排放本质,且后期保养成本倍增又易引发交通事故,最终损害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技术改善能喝“国Ⅲ”油
    假“国Ⅳ”车在国内泛滥成灾,普通的用户又没有鉴别发动机技术的能力,是否就无法购买到真“国Ⅳ”车呢?

    据了解,上汽大通V80不但能满足“国Ⅳ”标准,而且对油品的耐受性也非常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国Ⅳ”车能喝“国Ⅲ”油的欧系轻客品牌。

    据上汽大通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上汽大通的“国Ⅳ”发动机也采用EGR技术路线,但由于升级了发动机EDC(电控喷油系统),并对供油系统及燃烧系统进行了技术改善并经过大量实验,其“国Ⅳ”车完全可耐受“国Ⅲ”标准油品(350PPM)。

    在2008年“国Ⅲ”排放升级之初,同样经历了假“国Ⅲ”车乱象众生的一段较长时期,但最终的结局均是消费者深受损害。因此,在真假“国Ⅳ”车前,购车者绝对不可受低价引诱,更要明辨真假,避免重蹈当年假“国Ⅲ”车的覆辙。

文章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