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热点 > 正文

新能源汽车“骗补”处罚决定公布

12月20日,工信部公示对5家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的相关行政处罚决定,并与财政部联手推出规范新能源汽车补贴工作的新举措。

根据工信部开出的 “罚单”,以虚假申报骗取中央补助2.6亿元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涉及“有牌无车”的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处以“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

财税扶持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也有个别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骗取和违规谋取财政补贴,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2016年初,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核查。

9月初,财政部将严重“骗补”的5家企业向社会公开曝光,亮出打击新能源汽车“骗补”的第一剑。

公布处罚决定的同时,工信部、财政部进一步就规范新能源汽车补贴提出下一步举措。

举措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设置相关技术门槛,鼓励技术进步,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适当提高推荐车型目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

此外,工信部将于近日公布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产品技术性能、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

一些业内专家指出,曝光、处罚对新能源汽车“骗补”起到震慑作用,财政补贴政策的完善、企业准入门槛提高,也可以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

专家同时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对于促进产业发展,除了财政上直接补贴,更多靠包括税收、政府采购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引导。

“我们的补贴是直接给钱,国外更多的是退税,让政策落到个人头上而非企业头上,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建议。

他还表示,一个产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政策的动态调整也应更加及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