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成汽车售后投诉重灾区
据统计,中国汽车质量网2014年收到车主投诉共计2.823万件,涉及131个汽车品牌、609个车型。虽然投诉量增速有所下降,但汽车产品已经进入消费纠纷“新常态”。
与前两年相比,2014年各月投诉情况较为平稳,未出现2013年三四月份“3.15效应”导致的大起大落。
2014年共有10个月的投诉量达2000件以上,其中,8月份投诉量更是首度达到3000件以上,这也创造了历年月投诉量的历史纪录。
自主品牌投诉高
数据显示,与2013年数据相比,虽然2014年合资品牌的投诉量最大,但自主品牌投诉上涨比例为30.6%,投诉增长率最高。
参考中国汽车工业协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2014年,自主品牌的投诉增长率是销量环比增长比例的7.5倍。合资品牌投诉环比增长率为25.1%,是销量环比增长率的2.5倍。进口品牌表现相对较好,投诉量与销量环比增长几近相同,均在20%左右,但投诉量增长比例略高。
2014年,德系品牌的投诉量仅次于自主品牌,美系品牌紧随其后,而韩系品牌投诉量最少,仅占总投诉量的3%。
结合销量来看,2014年,德系品牌销量同样仅次于自主品牌,这一点与投诉状况相契合。但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日系品牌销量高于美系品牌近50万辆,而同期投诉量却比美系品牌少1600余起,从这一点来看,日系品牌的产品可靠性表现相对较好。
SUV纠纷高企
从历史数据对比来看,2014年,各类车型的投诉曲线与2012年和2013年高度吻合。紧凑型车投诉量依然最大,其次为SUV车型,这也是目前国内较为畅销的两大车型。
结合这两年的环比增长率来看,紧凑型车的投诉增长率有所放缓,而SUV的环比增速有所增加。较为意外的是,2014年,中大型车的投诉环比增长率最高,已成翻倍增长。与此同时,2014年多个车型投诉量环比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包括微型车、小型车、豪华型车、MPV及跑车。
从投诉涉及车辆的生产期限来分析,2014年的投诉普遍集中在2013-2014年购买的车辆中。紧凑型车涉及最多的2013年车辆,而SUV和面包车涉及最多则是2014年所售车辆。
未满月新车问题多
一般情况下,车辆使用6年后很多消费者将面临换车选择。从2009—2014年款车辆投诉分析发现,虽然2014年投诉量最高的为2013年款,但综合2012年和2013年投诉数据来看,近三年来投诉量最为集中的还是2012年款。2014年款投诉量为5235件,位居第三位,新车投诉趋势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2014年,车辆使用1年内出现问题的投诉量占比最高,1.8264万次投诉占总投诉量的65%;车辆使用1-3年时出现问题的投诉和1个月内出现问题导致的投诉同样占到了约四分之一。
热点质量问题投诉集中
在2014年投诉中,涉及发动机、变速箱、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的投诉依然较为集中,但从环比增长幅度来看,前后桥、悬挂系统及轮胎两项无疑是2014年投诉的两大热点。其中,前后桥及悬挂系统投诉增长超2倍,轮胎投诉也增长1倍之多。
除此以外,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及发动机投诉增幅也超过了50%。相比之下,离合器相关投诉成为2014年唯一下降的一项,降幅为31.4%。
由于自主品牌车型繁多、投诉量大,致使2014年多项数据远高于其他品牌系别,其中投诉中涉及发动机问题的数量最多。
德系品牌涉及前后桥及悬挂系统的投诉数量横向纵向比较均最大,其中,主要是受到后桥纵臂断裂隐患的影响。
美系品牌中轮胎问题则最为凸显,2014年数据显示,受固特异轮胎起皮问题影响,其投诉量甚至高于其他系别的总和。
法系品牌投诉中发动机问题最多,在上千件涉及发动机问题的投诉中,部分车型反映出烧机油问题投诉较为集中。
售后服务纠纷翻番
2014年,涉及到服务问题的投诉上涨幅度最为明显,单纯的服务问题及综合问题共有5103件,环比2013年两项之和增长了1倍之多。
涉及服务费用及人员技术的投诉量虽少,但这两项上涨幅度均超过了50%,分别为73.8%和62.7%,其中,服务收费问题为上涨幅度最大的一项。
细分到不同系别,虽然投诉总量差别较大,但从各投诉类型的占比情况看,相差并不多,单纯质量问题投诉占比都在8成以上。其中,美系品牌单纯质量问题投诉占比最高达85.7%,而自主品牌涉及服务问题的投诉(其中包括服务问题和综合问题)占比最高,为自主品牌总投诉量的近1/5。
自主品牌服务问题投诉量依然远高于其他系别品牌,其中,服务态度问题成为重灾区,涉及投诉量达到601件,横向纵向对比堪称之最。
除此以外,涉及人员技术、配件争议及承诺不兑现问题的投诉,也均超过300件,由此可见自主品牌的售后诚信度整体水平偏低。
德系及美系品牌涉及服务态度问题的投诉也偏高,与消费者的期望值相差一定距离。而在德系品牌中,涉及配件争议及其他原因的投诉量也偏高。经证实,与怀疑后轴纵臂存在断裂隐患的相关投诉有关。
相比之下,2014年,韩系及欧系品牌的服务问题投诉量相对偏少,欧系在保有量上不及其他系别,韩系总体表现值得首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