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患上汽车依赖症
10月份上海经济数据出炉时,汽车行业终于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之前三个月突如其来的严峻下滑,似乎有了回暖迹象。当月,上海汽车制造业完成总产值427.50亿元,“仅仅”同比下降7%。
汽车“仅仅下降7%”,成为上海工业“站稳脚跟”的关键,当月,上海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六个月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用“仅仅”定义7%的降速,原因在于第三季度,上海汽车制造产值以多年未见的两位数速度下滑,最严峻的9月份,其产值同比下降超过25%。
不是汽车城,但有汽车依赖症
今年年初,上海市统计局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2014年,汽车对上海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是99%,如果扣除汽车制造业影响,2014年上海工业总产值与上年持平。
汽车制造业的下滑,究竟会给上海带来多少影响?尽管上海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一直在此消彼长,尽管汽车行业下滑并非一座城市的问题,但第三季度以来出现的情况,已经使得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变得不可回避。
1992年,拥有50万职工的上海纺织工业利税降至13亿元;而只有2.4万职工的汽车工业,利税突破14亿元——纺织大调整序幕就此拉开,汽车也名正言顺“上位”,成为上海制造的第一大产业。20多年来,上海汽车产业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是城市的名片,但很少有人去关注汽车对上海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从全球到国内,有很多“汽车城”,比如美国底特律、德国狼堡、中国的吉林长春、湖北十堰等等。上海是中国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但“汽车城”从来没有真正成为过上海的代号。
在世人眼中,上海就是上海,要说汽车城,最多指的是嘉定安亭。海内外游客来到上海,看的是外滩、陆家嘴、东方明珠,几乎没有人会特别大老远跑到汽车工厂看流水线。
原因很简单,上海服务业早已甩开工业,上海汽车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样是以金融为代表的服务经济在上海的“黄金年代”。汽车产业发展的更大作用是减缓上海工业比重下降的步伐; 而金融业的发展,则重新定义了上海的产业结构与城市文化。
汽车制造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而在制造业内部,上海一向以产业配套完整著称,几乎所有工业门类都能在上海找到,这也是上海有别于其他汽车城的显著特征。上世纪九十年代汽车产业壮大后,钢铁、大型装备、电子信息、船舶等产业也共同壮大,曾为上海制造带来多个“增长极”。
虽然没有“汽车城”之名,但汽车制造业确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上海。翻开近年来上海纳税百强榜,汽车行业企业总是占据前十名中的多个前列位置,仅次于金融行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强大、持续的贡献。
汽车制造,同时还是一个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的行业。围绕着上海整车制造企业,产业端上游集聚全国配套最全、能力最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下游端则是数量众多的汽车经销商和其他汽车相关领域服务商。上中下游共同带动,对区域发展、就业、消费等都产生深远影响。
在上海工业其他领域增长速度偏慢的整体背景下,汽车制造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上海市统计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海工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依靠汽车的“单轮驱动”,汽车行业好坏,往往成为上海制造的晴雨表,也关系着上海工业领域的整体信心指数。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