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品牌 > 正文

比亚迪为何恢复得这样快

   2012年产销数据显示,比亚迪年销售汽车45万辆,同比增长2.27%。从增长速度看,似乎并不那么吸引人。但与之前人们对比亚迪的不看好相比,这个数字还是很引人关注的。

   2010年,比亚迪遭遇了挫折,爆发渠道风波。许多经销商要求退网,企业及产品形象严重受损,市值也大幅缩水。紧接着第二年,比亚迪首次出现亏损。当时,国内外观察家普遍认为,比亚迪已经陷入了创业以来最深的谷底。有人甚至认为,比亚迪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仅仅两年时间,比亚迪以全新的面貌与发展速度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2012年,新车型“速锐”上市不久月销破万,S6、G6分别在细分市场领跑。据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候雁介绍,现在最让人头疼的是经销商提不到车,工厂满负荷生产但供不应求。

   很显然,比亚迪又回来了。人们不禁会问,它为何恢复得这么快?对此,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解析,其中有两点值得一提。

   首先必须看到,比亚迪的“出身”是其能很快摆脱困境的重要原因。它诞生于市场,从出生那天起凭的就是对市场机遇的敏锐嗅觉和把握。因此,比亚迪的整个组织体系、思想体系都是建立在市场、消费者需求基础上的。很多时候,这一点看起来非常简单,可能仅凭一种感觉就把车造出来了。因此,很多人可能不认同这种感觉,认为这正是比亚迪一度陷入困境的原因所在。其实不是。

   2010年,比亚迪受挫的关键恰恰是它的感觉离开了市场、背离了初衷,或者说违背了市场规律,才走了弯路,受了惩罚。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市场出身”这种成分论,因为中国汽车企业的主体大部分是国有。尽管这些国有企业这些年也在讲市场导向,但天生的市场局限让他们很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市场体系。因此,当它面对市场时,往往不知道市场是什么,面临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最近,媒体热议某国有企业一款全新开发的轿车刚一上市就“摔了跟头”。大家纷纷揣测,这是谁的责任。其实,这个结果怨不得哪个部门、哪个人。这个企业从根上就没有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机制和体系,怎么能开发出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底子就差在这,当遇到市场问题时,民营企业往往纠错能力要强得多。

   其次需要看到,企业的发展快慢、健康与否靠的就是“市场”功底。市场功底是什么?它应该是汽车的设计、研发、营销、服务等每一个环节都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企业的内部架构和文化都以适应市场为目的来建设。有了这个方法论指导,即使是一段时间、一两款产品出了问题,企业仍然能依靠市场的纠错能力快速恢复。

   事实上,自主品牌企业并不缺市场功底。过去,正是依靠市场嗅觉和低价策略,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在外资品牌的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逐步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这种市场感觉是自主品牌所以诞生、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也将长期是自主品牌的一大法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必须注意的是,这些年,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内部体系僵化了,失去了市场感觉。很多车型是根据现有的资源出发、堆积出来的,而不是像创业期那样从市场需求出发;更有些企业,引进了一些“海归”技术人才,依照工程师的思维和理想来做汽车,同样因为缺乏市场感而遭遇失败。曾经,在和吉利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交流中,他们表示,吉利需要升级、需要转型也需要引进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但吉利不需要再造一个文化,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就是自主品牌把握市场需求的大师。

   这些,可能才是比亚迪快速反弹带给自主品牌汽车的最大启发。

文章来源:网易汽车综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