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涨价带来行业洗牌契机
近期,轮胎涨价的消息不断爆出。
此轮价格调整,各企业均归因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针对此轮涨价潮,有多个方面值得业内关注。
多种因素推动成品价格调整
首先,2016年天然橡胶价格走势跌宕起伏,连创新高,每吨由年初的万元左右,上涨到年末的1.5万元,涨幅达到50%。
而钢丝帘线、炭黑等骨架材料和各类助剂、小药等辅助材料,价格纷纷上扬,造成轮胎成本上升。
前期,各企业储备的库存材料已基本用完,新进材料价格上浮较大,企业利益不断受损,甚至亏本。
为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产品价格上调成为必然。
其次,国家出台运输业新规,对货运汽车在高度、宽度、长度和载重等方面进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成本。
2016年以来,成品油价格整体上调幅度较大,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再次,国际市场对中国轮胎的贸易和技术壁垒不断加高,特别是海湾认证规则的变化,提高了轮胎产品的认证成本。
在认证范围和认证规格方面,轮胎出口企业更加谨慎。
国内价格调整预期高于国外
从当前成品价格上涨的区域看,国内市场的预期高于国外市场。
主要原因是,美元汇率的变化,导致多数地区和国家的货币贬值,被动提高了产品的进货价格,经销商降价的期望高于涨价。
另外,部分国家限制外汇兑换,导致美元紧张,这对进货量产生一定影响。
最后,美国对中国三大类轮胎产品贸易税率的变化,影响产品出口,剩余的产能势必要转移到其他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利于价格上涨。
价格调整或成为行业洗牌契机
原材料价格上涨,是推动产品成本上涨的基础,也是不可调和的重要因素。
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工艺和流程,适当压低制造成本。但当原材料上涨幅度较大时,成品成本增加成为必然。
企业要想保持一定的效益和利润,势必要将成本压力向下游转移,这直接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然而,也会有部分企业为回笼资金,不顾及成本压力,继续逆势压低成品售价。
这可能造成市场恶性循环。当现金流不足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时,将直接导致企业重组或破产。
企业的破产和重组,导致下游经销商变换。稳定的供货商才能给经销商带来长久的效益,否则双方只会两败俱伤,从而给行业洗牌带来契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