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 > 报告 > 产业分析 > 正文

中国制鞋业市场受较大冲击

2015年,中国TPR鞋材市场开工持续处于低位,调研样本全年平均开工率在41%,最高60%,最低仅维持在20%左右。

据了解,TPR鞋材市场开工变化主要受到终端制鞋业的影响。去年,中国制鞋业整体萎靡,订单呈现流失。

目前,国内制鞋业受到五大制约因素影响,导致生产空间进一步下降。

一、由于鞋类行业面临严峻的发展困境,大多数实体企业遭遇资金困难等问题。2015年,国内鞋企继续呈现倒闭潮,其中不乏大型的上市鞋企。

中小工厂更是步履维艰,加之原材料价格高于往年,且波动较为频繁、幅度较大。成本的大增,以及原材料价格后市不确定性,导致其后续接单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下游开工。

二、国内人工成本继续陡升。由于国内终端订单匮乏,制鞋厂开工时间大大缩短。收入呈现下降且开工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工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压。

每年年初,沿海鞋企都会面临招工难问题,进而带动工人工资上涨,加之国家保险法完善后,较大型鞋企员工均有职工养老保险,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

三、东南亚地区订单继续增长。近几年,该地区体现出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及相对宽厚的政府扶植政策,此外,国际出口环境对东南亚地区鞋类出口愈发有利。

以越南为例,2015年,欧盟与越南达成鞋类贸易关税协定,越南鞋类有望在2016年实现零关税出口,使其在国际鞋类出口市场中,愈发占据优势。

据相关机构统计,越南已抢走中国鞋类出口30%的订单,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鞋大国。随着其出口优势进一步增加,中国制鞋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四、出口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鞋类出口量一度占到国内产量的60%左右。目前,中国国内制鞋基地主要集中在三个省份,分别为广东、福建、浙江。

其中,广东、福建两省主要以出口欧美国家为主,浙江地区,除了针对欧美传统市场,东欧及俄罗斯也是其主要的出口地。

从2014年起,东欧、俄罗斯政治及经济格局均呈现动荡。乌克兰内战、俄罗斯卢布贬值、当地居民购买力下降等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国鞋类订单的出口。

此外,欧美地区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剧,东南亚等竞争对手的优势愈发明显。

五、国家政策扶植力度减弱。近年来,中国倡导制造业转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压制。

以浙江省为例,自温岭1.14火灾事件后,政府加快了针对制鞋业的一系列整改计划。2015年“7.14”坍塌事件,直接导致政府介入对落后鞋企的整改,出台了针对制鞋工厂违章建筑拆除的决定。这使一部分不合规的中小企业倒闭,对制鞋业产生较大冲击。

从总体来看,中国制鞋业无论是从自身生产成本,还是从国际出口环境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均不占据优势。

从宏观来看,国家积极倡导传统企业转型,淘汰产能过剩、落后产业,也对中国制鞋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未来中国制鞋业仍将处于萎缩中。由于作为代工产业的成本优势不在,其产业结构调整及品牌全球化迫在眉睫。

文章来源:卓创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