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新闻人物 > 正文

于纪元:在橡胶业屡获功勋

于纪元,1931年出生于北京,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1953年到海南垦区工作,1992年退休。他多年从事橡胶科技研究工作,曾任海南农垦总局科技处处长。

于纪元近照

南林往事

1953年初,我和26名大学同学被分配到华南垦殖局工作。3月初,我们27人从北京南站出发,坐了两天三夜的火车,第三天才到达华南垦殖局办公地。

过海到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后,根据工作安排,我和妻子李淑贤等人被分配到陵水垦殖所工作。我到万宁参与南林农场建设,李淑贤在陵水工作。

我在南林农场工作了20多年。上世纪五十年代,那里生产、生活环境十分艰苦,疟疾肆虐,有人甚至说这里是“有命去,没命回”的地方。

为了进行橡胶宜林地的勘测工作,我和同事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深入荒无人烟之地,走遍了农场的每个角落。

上世纪50年代,南下大学生在海南野外勘测。

在山区工作,常常会遇到肆虐的蚊虫、蚂蟥。来海南工作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蚂蟥。在野外勘测时,我身上经常会出现吸血的蚂蟥。有时,我会将它们从脚上扫落,有时蚂蟥吸饱了血就涨着肚子掉落下来。

除了蚊虫、蚂蟥外,我们有时还会在山区的小道遇上眼镜蛇等毒蛇。第一次见到毒蛇时,我和同事们都赶紧避开了,后来回想起来才感到害怕。

在烈日炎炎的野外工作,村里的乡亲有时会给我们摘下椰子解渴。有时天色已晚,我们来不及下山返回驻地,只能借宿在当地的老百姓家中,随意搭个简易床就应付一晚。

当时,中央领导对海南农垦橡胶事业非常关注。从1957年—1960年,我先后在南林农场见到了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外国元首。

1959年11月26日,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到南林农场“红心一号”橡胶园视察。当时,我和场长唐胜标在路旁等候。上午9点左右,刘少奇主席及夫人一行来到橡胶园,唐胜标负责介绍,我负责拍照。

刘少奇主席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我回答:“大学毕业后从北京分配到这里的。”他接着问:“都习惯了吧?”我说:“已经习惯了。”刘少奇主席又说:“现在成为专家啦!”

支援越南橡胶种植事业

1958年,越南请求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给予援助,农垦部决定调派专家前往越南进行实地考察。1959年,我和考察团专家一起到越南,勘测当地适宜种植橡胶的地区。

准备回国之际,我们突然接到胡志明主席要接见中国专家的通知。胡志明主席接见了我们,并集体合影留念。他用中文说:“你们辛苦啦!”

回国数月后,我于1960年再次被派去越南。此次一起同行的还有我的妻子、橡胶专家李淑贤。

于纪元和李淑贤在越南河内郊区合影。

在越南工作期间,我负责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李淑贤除了指导农场生产管理外,还在农场为越方培训技术人员。

1962年回国后,我收到了越方颁发的一枚“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三级劳动勋章”及证书一张。

开展胶园更新试验

1974年,海南农垦局调我和李淑贤回局,我负责科研办工作,李淑贤在生产科工作。

当时,全局橡胶平均亩产量在10—15公斤左右,主要原因是胶树老化和风害影响。要提高产量必须更新胶园,用高产、抗风品种取代。我和邓鸣科、侯啟定两位同事,分别在东太、东兴和中瑞农场开展了胶园更新试验。

我们用了近两年时间完成试验,从老胶园调查起步,规划更新胶园建设。

1995年,全局平均亩产量75.8公斤。该项科研成果上报国务院、国家科委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我为第一获奖人。

如今,我和妻子李淑贤都是年近90岁的老人。回想起数十年前的往事,我们仍然为自己投身于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文由于纪元口述)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