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新闻人物 > 正文

高明环:一生结缘橡胶林

上世纪50年代初,一大批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奔赴海南,加入海南农垦建设大军的行列,打响垦殖天然橡胶的战役。

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生,为海南垦区的勘测规划、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从1951年12月至1960年,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的师生及科研院所专家近600人,投入海南农垦的建设。

高明环就是其中一位。

高明环

高明环,1929年生于江苏南京,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农学院林业专修科,1953年到海南垦区参与勘测规划等工作,1974年调到海南农垦中学当老师,1981年初到海南农垦局科技处工作,1989年退休。

辞亲别友奔南疆

1950年,我考上南京大学林业专修科。1952年开学不久,学校通知农学院学生要去广东执行任务,具体做什么没说,还特别强调不许告诉家人。我们都很兴奋,很快就乘火车出发了。

到广州休息一天后,我们参加了动员大会。当时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的叶剑英,手执一双胶鞋上台,他说这双鞋是橡胶制造的。新中国刚成立,就遭遇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天然橡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被禁运。我们在华南地区的主要任务,就是选址种橡胶。他还教我们到广东后如何冲凉、防蚊虫等。

1952年3月初,我们乘船离开广州,3月8日到达位于湛江的华南垦殖局办公地。

按照当时“先平原后丘陵”的种植橡胶原则,我被分配到海康县进行勘查测量工作。由于勘查测量仪器很少、很简陋,一个队只有一部经纬仪(定方向),一个小平板仪(测水田)和一个土钻。

1952年7月,我们完成测量任务,回校领取毕业证后到华南垦殖局上班。在湛江,我和中山大学学生高连璠相识相知,后来结为夫妇。

艰苦年代找地种胶

上世纪50年代,高明环(三排左二)等部分南下大学生与同事合影。

1953年初,我们根据安排到海南工作。从广东湛江乘卡车到海安,再坐木船到海口,在海上走了很长时间,才远远看到海口的楼房,大家都特别兴奋。

不久,我们就分头到基层工作了。

我们乘车到儋州那大后,再步行到白沙查苗进行橡胶宜林地的勘测工作。随后,我又和同事们到海南南部一块灌木林地进行测量。

从海口到这块灌木林,我们一共走了三天时间。我们带着自己的行李,当地带路的同事则挑着一个担子,一头是咸鱼,另一头是一袋米,这就是我们当时的工作口粮。

在一条河边,一间大草房是我们的宿舍,我们用木桩和木条搭床铺,全部人都住在一起。我是唯一一名女性,为了照顾我,他们让我住在偏西边的一个角落。在橡胶宜林地的勘测工作中,我负责用经纬仪定向。

高明环进行橡胶生化试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找地种橡胶、规划建农场是海南垦区的主要任务。

为了新中国的橡胶事业,海南农垦的勘测设计队伍行走在人烟稀少的山林中。当时的工作、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

1953年10月,我被派到定安垦殖所工作,没想到午夜时突然遇到台风。当时垦殖所的住房都是茅草房,我和其他同事感觉房子快倒了,就赶紧跑出去。我们躲到一间被刮倒的茅草房里的乒乓球桌下,才躲过台风。这是我在海南第一次遇到的大台风。

1954年4月,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为农场勘察测量规划设计工作成立了设计室,我们工作队人员全部调入海南分局,正式成为海南农垦设计室的一员。

我在海南农垦系统工作了36年,在海南生活了66年。结缘胶林,我一生无悔。

(本文由高明环口述)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