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乘用车 > 正文

德系车在华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德系车这种“政热经热车更热”的状态,与日系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今的日系车更多的是“政冷经冷车也冷”。

谁能阻挡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势头?

估计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有这样的实力,能喊出与大众全面竞争的口号。作为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品牌,大众如今正收割着丰硕的果实。

7月7日,在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一汽与德国大众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建立一汽-大众新生产基地联合声明”,声明显示,一汽大众将在青岛和天津建立一汽-大众华东、华北新生产基地,以满足产能和市场需要。

在两个月前,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就已经启动新一轮的扩产。其中,一汽大众佛山项目二期工程奠基,总投资约153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36个月,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5月26日,上海大众与宁波市政府签署了《扩大投资、深化合作的战略协议》,上海大众宁波基地扩建项目正式启动,也将扩建30万辆产能。

如今,翻开中国地图,没有哪一个品牌有着大众如此完善的布局。其中,东北有长春基地;西北有乌鲁木齐基地;华东有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南京、仪征、宁波的四大生产基地;华南有佛山与长沙两大基地;西南有成都基地;加上本次一汽大众签署的青岛与天津两大新生产基地,可以说,如今的大众,在中国的发展如鱼得水,顺风顺水。这背后,离不开两国不断升温的政经关系。

在过去的6年间,每当两国领导人互访,汽车产业之间的合作必将扮演着重头戏。比如,2011年6月,中德两国政府就建立电动车战略伙伴关系达成一致,发表了《中德关于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扩大在新能源、节能环保、能效领域的合作;2012年4月,大众汽车与上汽集团宣布将在新疆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基地,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2014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德期间,上汽、一汽、北汽、华晨四大车企,便分别与大众、奔驰以及宝马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其中,北汽集团与戴姆签署协议,投资约10亿欧元将专门用于扩大更加节能的轿车产品和发动机的产能。华晨与宝马则签署了“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深化合作备忘录”,将要引进的新产品和技术,扩充产能,金额达到了18亿欧元。

德系车这种“政热经热车更热”的状态,也与日系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今的日系车更多是“政冷经冷车也冷”。

在全球多年维持产销第一的丰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仅为大众的三分之一。并且,随着大众不断地加速奔跑,在未来5年,这种差距将会越发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如果不出意外,大众将完全可以依靠中国市场,最终坐上全球老大的位置。

这也将复制奥迪在豪华品牌中的走势。如今的奥迪,在德系三强的竞争中,已经站稳了老二位置,正向领头羊宝马发起冲击。其核心竞争力,便是做好中国市场。

如果将时间倒回去10年,日系车在中国曾经与德系车平起平坐。如今,中德两国汽车产业如此密切的合作,可以预测,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德系车将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这不仅仅体现在市场销量上,更重要的是未来技术方向的选择。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