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豪车市场三大阵营稳中有变
豪车市场历来是中国汽车市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豪车高昂的价格,更因为其优越的性能。因此,中国豪车市场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
2014年豪车市场的最大特点是,所有的豪车汽车企业都将开始在内部稳定基础之上展开新一轮的全面竞争,这正是各个企业产品与品牌的实力较量。
豪车企业度过不稳定期
2013年之前,豪华汽车企业在中国大多处于内部调整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奔驰汽车长期以来备受进口与国产汽车渠道整合的折磨,公司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一度激化。市场价格的恶性竞争,造成奔驰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策略与价格策略遭受极大的干扰,使其一度与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相距甚远。
然而,所有的烦恼将在2014年烟消云散,已经完全整合了国内外销售渠道的奔驰公司,开始集中精力对领先自己的宝马、奥迪发起猛烈反攻。
宝马公司虽然没有渠道整合之苦,但是巨大的人事变动却让宝马公司受到很大的打击。多名管理高层出走,给该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好在这个因素对于市场业绩的影响将随着2014年的开始而逐渐消弭。
有着最大变化的是沃尔沃与英菲尼迪。纷纷攘攘的沃尔沃国产化终于在2013年尘埃落定,这无疑给沃尔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英菲尼迪应该是所有豪车企业中表现最为抢眼的公司,接下来就要看2014年是否能够开花结果。
第一阵营破局不易
每一个豪华汽车企业都不敢松懈,随着一线市场的逐渐饱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日益凸显。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要挖其他企业的用户“墙角”。
当然,深入到三、四线市场寻求新的市场、更大的增长空间,是豪华汽车企业都在努力的方向。然而,三、四线市场完全不同于一、二线市场,地理特点、消费理念和人群收入状况等因素,都将阻碍豪车汽车企业的拓展。
基于此,目前豪华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竞争格局,将在很长时间内维持现状。处于第一阵营的奥迪、宝马、奔驰公司,将继续保持现有优势。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奥迪在华销量为49.2万辆,同比增长21.2%;宝马在华销量为39.1万辆,同比增长19.7%;奔驰在华销量为21.8万辆,同比增长11.1%。
这三家公司的市场销量都在20万辆以上,相比其他豪车汽车企业的销量要高出许多。而且,这三家企业的增长速度都远远高于市场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他汽车企业要想在短期内进入第一阵营,毫无可能。
位列中国市场豪车销量排名第四的捷豹路虎,2013年的销量只有9.5万辆,雷克萨斯为7.4万辆,沃尔沃则为6.1万辆,凯迪拉克为5万辆。
第一阵营最后一名奔驰公司的销量,是捷豹路虎的两倍以上,是沃尔沃的将近四倍。
第二阵营最不稳定
第二阵营虽然暂时不能挤入第一阵营,但是该阵营四家汽车企业的竞争却最为激烈,未来的竞争变数也最具有不确定性。
首先,四家汽车企业的市场销量非常接近,沃尔沃与凯迪拉克的差距只有1.1万辆,雷克萨斯也只比沃尔沃多出1.3万辆。捷豹路虎虽然相对较多,但是两、三万辆的差距对于这些增长速度在40%以上的企业来说,并不是多么遥远。
而且,捷豹路虎最大的特点是其品牌与产品的小众化。捷豹路虎与沃尔沃等品牌最大的不同是其品牌相对更加高端,因此其未来增长空间相对狭窄,难以持续。
相反,已经国产化的沃尔沃本身是一个中低端的豪车品牌,其面对的市场人群相对其他品牌来说更为庞大。更为重要的是,沃尔沃品牌被李书福收购以后,被认定为中国的“自有品牌”,这让沃尔沃本身增加了更多的中国感情元素,无疑非常有利于沃尔沃未来市场的拓展。
此外,沃尔沃相对其他品牌的特点是相对低调,这也符合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消费理念,高端大气却不张扬。这使得沃尔沃越来越具有中国市场消费者的人气指数。
雷克萨斯虽然不能国产化,但是长期在中国消费者中强势的品牌形象,将使得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保持稳定提升的局面。如果没有中日关系不稳定性的干扰,雷克萨斯未来将能够位居第二阵营之首,甚至冲击第一阵营。
凯迪拉克最近一段时期开始发力,不过其在中国市场相对较弱的品牌力,可能需要通用汽车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培养提升。因此,凯迪拉克未来将很可能保持在第二阵营的最后一名,甚至会因为第三阵营某些品牌的发力,而沦为第三阵营的品牌。
第三阵营强势难期
第三阵营的豪车品牌相对前两个阵营而言,差距很大。因此,这些品牌要想实现革命性的市场突破,将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
在第三阵营中,大多品牌属于高端豪车品牌,甚至属于那种非常小众的超豪车品牌。因此,这些品牌的市场销量相对较小乃是在意料之中。
不过,在这个阵营中有两个品牌值得一提。这就是讴歌与英菲尼迪。
相比讴歌,英菲尼迪在最近一两年表现得特别抢眼,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与活动,大有一举成为豪车品牌领袖之势。
讴歌品牌虽然在英菲尼迪的带动下也开始筹备国产化,但还是低调得多。
不过,英菲尼迪的传播强势并不一定就能够很快带来突出的市场表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英菲尼迪本身在全球豪车品牌中的相对弱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