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乘用车 > 正文

美国汽车业抛弃“底特律” 重新定位

   上周,素有“汽车之城”美誉的美国底特律市已经申请破产,政府拒绝施以任何援助,这个世界汽车人心中的“圣地”一时间变成了“剩地”。

   对于大平洋彼岸的我们,城市破产绝大多数人闻所未闻,更何况底特律一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于是这个消息 “雷”倒了无数人,尤其是那些以打造“中国底特律”为目标的人。

   底特律破产的原因,产业单一、种族问题、政府战略以及中产逃离等都逃不脱干系,但不能就此说美国汽车工业彻底衰败。相反,美国汽车工业仍有很强的实力和后劲,目前已经走出2008年的低谷。2012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都创下了近年来的最高纪录,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功臣”。今年,美国汽车销售有望达到1530万辆,再次逼近2007年1600万辆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底特律宣布破产的同一天,该地汽车经销商协会执行主席Rod Alberts则第一时间向媒体称,2014年底特律车展将照常举行。几乎同时,福特汽车在中国表态,中国业务将不受任何影响。很显然,底特律破产是政府的事儿,汽车工业“涛声依旧”。

   到底是谁抛弃了底特律?业内认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前沿已经转出了美国,美国汽车工业为了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放弃了美国式的汽车制造理念,开始向欧洲和日韩的竞争对手学习,重新定位自己在全球汽车工业中的坐标。

   曾经,美国汽车及其承载的生活方式,让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人心驰神往,豪华、大气、宽敞、舒适等美国元素成了生活品质的象征,福特旗下的林肯和通用旗下的凯迪拉克成了豪华车的代名词。

   但随后接踵而来的石油危机,让做工糙、油耗大等美国汽车的缺点暴露无遗,于是操控性更好、制造更扎实的欧洲车,以及舒造性强,油耗更低的日本车、韩国车日渐侵蚀美国汽车的阵地。

   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像催化剂。依靠政府援助度过难关后,美国汽车工业改变了战术。从引领者到学习者,美国汽车经历了艰难的转折。

   造飞机出身的艾伦•穆拉利领导下的福特放弃了“大而全”转走“少而精”的路线,提出“一个福特”的口号,并全球推广“欧洲设计”、“德国工艺”和“精准驾驶”的核心诉求。在德国科隆的研发中心出生的福克斯,把德国的激光焊接、莱卡激光追踪仪等众多高精尖的德国技术集于一身,这款“贴着美国贴签的德系车”立即风糜世界。而“走精品小车”路线的新嘉年华也在欧洲市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以与大众高尔夫和POLO等经典车型一争高下,并曾经夺得过年度销售冠军。

   经过破产重组后的新通用也相继推出了“欧风”十足的新车型,新君威、新君越以及英朗等车型一上市就备受推崇,如今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成为大众汽车的重要挑战者。

   除了造车理念上抛弃“底特律”,美国汽车生产也逐步迁出底特律。在全球化的时代,美国汽车工业也早已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上布局,资本的逐利性让他们不可避免的向市场更广阔,投资潜力更大,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比如在中国通用和福特都在不断投资建厂,扩大产能。

   即使在美国本土,底特律也处于完败的状态。尽管大大底特律地区仍有常住人口五六百万,和30年前区别并不大,但是底特律城区人口却由上世纪高峰时期的180万人减少到70万人。高昂的税收以及强大的工会力量,导致在在底特律做生意贵得惊人。于是,本地企业逐渐迁出,新企业尽量避开,底特律逐渐被产业资本抛弃。

   过去十几年,汽车业的研发和零部件生产商从底特律市区陆续搬到了周边地区,到1990年代底特律所在的密歇根洲的汽车工业已经从占美国的56%降低到25%。随着整车厂的迁出,相关工业也跟着搬出底特律,包括机械设备制造、钢铁、零部件制造等。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阳光地带、加拿大、墨西哥建有大量工厂,亚洲车企进入美国,都小心翼翼地避开底特律这样的汽车工会强势地区,在南部选择厂址,如丰田的工厂位于肯塔基州、印第安纳州、德克萨斯州、阿拉巴马州、西佛吉尼亚州、密西西比州等地,日产的工厂建在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墨西哥等地,本田工厂主要在阿拉巴马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加拿大地区,现代主要工厂在阿拉巴马州。

   今天的美国汽车市场,早已经处于饱合状态,欧洲和日韩的竞争对手凭借其产品的竞争力再加上选址造成的成本优势,迫使美国汽车企业必须搬出底特律才能生存。可以说,底特律破产无论对城市还是企业都是一次机会。新的底特律或将不再为名所累,更科学的配置资源、产业布局,而企业可以放心的进行转移,实现利益最大化。

   现在,有形的底特律正在走破产的法律程序,但是无形的底特律,即其承载的美国式汽车制造水平,早已落后于产业发展。尽管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部还在底特律地区(只有通用的总部还在底特律市区,福特的总部设在距底特律西南不远的迪尔伯恩,克莱斯勒的总部就在距底特律60多公里的奥克兰郡首府沃特福德),但他已经不能代表世界汽车的水准,也与目前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格格不入,其存在的价值或许更向一座石碑,雕刻着美国汽车工业曾经的辉煌。

文章来源:搜狐汽车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