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8时代”车市产生新风向
雾蒙蒙的天,越来越堵的路,双双“破8”的油价和车牌,让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汽车消费者、生产销售者,都陷入迷茫。
今年1月车市“开门红”,但2月迅速跌到谷底。在上海,车牌、油价成了影响消费者购车计划的关键因素。一些汽车经销商表示,眼下许多买车的人都在掂量腰包,好多年前看过车的意向客户这会没了声音。一片观望气氛中,新年的上海汽车市场到底会走向何方?
哪些涨了哪些跌了
“8时代”来临,在上海买一辆车开上路,消费者支出的成本究竟有哪些变化?
去年9月,在该市事业单位工作的陈先生开上他的第一辆车,他告诉记者,从买车到如今开了近1万公里,发现四项成本上升,分别是沪牌、停车费、罚款、油价;两项花费则有了下降,分别是过路费和车价。
“涨得最快的当然是沪牌。”陈先生告诉记者,“11月请4S店代拍,对方建议出价高点保证拿下来,然后赠送2000元‘保养券’作为补偿”。于是陈先生历时三个月,终于以6.8万元的价格拿下一张沪牌,如今他直说 “幸运”,要不是当时下了决心,现在还得多花1万多元钱。
买车后的半年里,陈先生居住的小区进行了一次停车费 改革。今年以前,该小区停车每天封顶10元,半天5元, 3小时以内2元,一小时以内不要钱; 1月后,封顶车费不变还是10元,但 “阶梯收费”取消了,改为只要车停进来,半天内一概要收5元。“物业公司的说法是为了减少外来车辆进来临时停车,可是改了之后花的钱多了,小区车位却照样紧张。”陈先生说。
除了小区停车外,家住外环边上的陈先生也越发不敢开车到一些“黄金地段”了,一次他去南京西路办事,“一不小心”将车停进某大楼的地库,三小时交了75元,赶上打车跑个来回。
“罚款没涨,但现在查得越来越严,这块 ‘支出’也在变大。”陈先生说,去年他新手上路,一方面开得比较小心,一方面还是老交规,一次也没有被罚;新交规后,他开车打电话被交警拦下一次,两次违停被贴,已经 “损失”了600元。陈先生表示,所有上涨的成本中,这块他最能接受,几次 “中枪”后,开车也小心了很多。
重回“8时代”的油价,却是陈先生眼中影响最小的成本上涨。他算了笔账,他的车百公里耗油大概7升多, 1个月一般跑1500多公里,这轮涨价后,每月加油开支上涨也就30元左右。“还没有停车费涨得厉害,更别说车牌价格了。”陈先生说。
有涨也有跌。陈先生介绍说,他买车时正值打折促销的高峰,所购的车又正好新老换代,老款直接下降了1万多元,节前去4S店做首保,发现该车的新款也开始让利促销。而在去年,上海取消了多个高速公路收费口,去年 “十一”和今年春节又实行高速公路免费,这些都让陈先生感受到实惠。“但上涨的成本还是超过下跌的,沪牌价格涨就远超车价跌下来的钱,其他也是涨多跌少。”陈先生表示。
“惯性消费”仍是主流
涨多跌少的 “双8”时代, 4S店里各类轿车的行情究竟有些什么变化?车牌、油价等上升成本,是否成了左右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
上海吴中路上的各家4S店开年生意稍冷。锦江丰田的销售人员倪朦颖告诉记者,开年来看车的顾客多数是为家庭添置车辆,打定主意买车的人,除了出于节油考虑,关键还是适合与否。在小排量车型中,她向记者推荐一款排量有1.6升和1.8升的卡罗拉,根据不同配置,车价在13万-15万元之间。当记者强调有节油、环保的需求时,倪朦颖又推荐一款混合动力车型的普锐斯,但售价要升至24万元,顶级配置更高达27万元。倪朦颖表示,不少顾客也曾出于省油原因,相中过普锐斯,但多数都因售价过高望而却步。“不要认为混合动力车省下油钱,这辆普锐斯与卡罗拉的使用成本,要在5年后才会持平。”针无两头尖,能节油与售价高产生矛盾,相比之下,卡罗拉、 RAV4等经典款虽有油费开支,但实惠程度更受市场欢迎。
不少评论认为,油价上涨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小排量车,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上高速开不动,车型老,选择小,毛病多,安全性差仍是小排量车在车主眼中的“老毛病”。
在沃尔沃4S店内选车的刘先生看中一辆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S60,原车售价29万元,但正逢店内优惠活动,可免购置税和保险费,实际售价约为25万元。对此,刘先生有些心动,在进口车中性价比还算不错,又逢经销商优惠,“我如果买辆小排量车,价格10万不到,但小车不仅开得忧心,我还对不起8万元的牌照费呢。”
此外,在锦江亿马4S店内,销售人员黄宏达说,像马自达6这样的老款车,销量并不受冲击,消费者不会盲目偏向微小车型。上海大众销售人员李文原告诉记者,自去年年底至今,销售情况并不受高牌价、高油价的影响产生波动,其出售的车辆中,排量在1.6升以下的占总量的39%,1.6升-2.0升的占32%, 2.0升-2.5升的占23%,2.5升以上的占6%,其中,以1.6升-2.0升的车型增长得最快。不少打算上沪牌的消费者表示,车牌涨价后,反而更想买好车,因为 “车牌比车价贵”,实在难以接受。
新能源车仍难言乐观
沪牌和油价“破8”对新能源车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拿沪牌来说,去年底上海出台新能源车免费上牌的鼓励政策,当时,一张沪牌还不到7万元,如今随着沪牌疯狂涨价,这条政策的含金量也节节攀升。但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却在去年底新政的热闹之后,迅速变得悄无声息。这样的变化同样与成本有关。
据悉,上海新能源车的销售环节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据了解,按照补贴办法,车企先将补贴打给经销商,经销商向消费者出售补贴后优惠价格的新能源车,每卖出一辆,车企才能从财政获得补贴。
“现在中央补贴出现真空期,地方补贴随之变成镜花水月。”沪上新能源车经销商告诉记者,2010年,中央财政对私人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已于去年底结束,由于生产成本高,沪上车企难以在没有中央补贴的情况下继续先行垫付,于是经销商既拿不到现车,又没法定价,车卖不出去,地方的补贴和免费沪牌同样无法获得。行业人士介绍称,政策断档之后,目前不止上海,国内城市的私人新能源车市场也陷入停滞。
“看上去是政策真空让新能源车被迫停车,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根本原因。”沪上某车企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虽然上海等大城市传统燃油车用车成本持续上涨,但涨价还并没有真正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他指出,城市居民购车依然偏向排量较大的三厢车,虽然天天拥堵、停车困难,并为此多付出成本,但两厢、小排量的微车还是不受欢迎。现在,国内主流的纯电动车,恰恰都是两厢微车。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国内新能源车虽然有不少产品,但基本上分化成两端:一种是低成本产品,享受补贴后价格很有竞争力,但质量和续航里程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另一种技术水平、质量安全都有较高标准,但即使补贴下来,普通消费者还是难以承受车价。控制成本与提高水准,成了当下阻碍新能源车进入私人消费市场的主要原因,而通过电池和整车技术升级,打造符合国内市场“消费惯性”、又有性价比的新产品,是新能源车在“8时代”真正跑上路的关键。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