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后市场 > 正文

省油可靠是中美购车第一标准

当下,车载互联、自动泊车等智能配置相当火爆,选购新车时,是否多花点钱,选择有智能配置的高配车型,以免将来过时,成为许多消费者的困惑。其实,大可不必困惑,统计数据显示,所谓“智能”,从未流行过。

“智能”都不重要

数据显示,2009年-2013年,中国消费者购车主要考核标准排名第一位是“质量好”,第二位是“品牌信誉好”,第三位“朋友和亲戚推荐”,第四位“车辆外形好看”,第五位是“产品安全性”。排名前五中,没有一项与“配置”或者“智能”有关。

是不是很意外?不单中国,美国也如此。同样是2009年-2013年,美国消费者购车主要标准排在第一是“省油”,第二位是“可靠性(无故障)”,第三位是“价格优惠”,第四位是“外观设计”,第五位是“车辆性能”。第六到第十位为“工艺品质”、“车辆代表的形象”、“乘坐舒适性”、“每月还贷金额”以及“四驱系统”。美国比中国更加理性,购车标准中,汽车智能配置未进入前十。

在中国,车企大规模炒作智能配置始于2007年,先是合资品牌,后来本土品牌也全面跟进。从2007年-2011年,汽车智能配置的魅力值和吸引力逐年提升,2011年达到巅峰。但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滑,2013年跌至2009年水平。原因出在本土品牌上,2011年以前,本土品牌多用丰富配置弥补品质上的不足,但从2011年开始转型,注重车型质量,汽车智能配置装配率略有下滑。

美国的汽车智能浪潮兴起于2006年,汽车智能配置安装率逐年上升,中间没有下滑。不过,与中国不同,美国在汽车安装的智能配置多为蓝牙、导航、倒车雷达、多功能方向盘等,对实际使用多有帮助。车载互联、大屏幕液晶屏、自动泊车等在中国目前时兴的智能配置,在美国并不流行。

都很重视“可靠性”与“质量”

从榜单排名,还可看出:中美文化不同,对待汽车上,却很一致。两国不仅都将“可靠性”与“质量”放在数一数二的位置,而且给“外形好看”足够多的票数。这其实是给中国本土品牌提个醒,“质量”和“设计”才是一款车在市场中的立足之本,只要拿出产品力足够高,不愁没有销量。

有必要对中国消费者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品牌信誉好”和“朋友和亲戚推荐”做个解释。这两者其实就是“可靠性”在中国的一种表现形式。选择“品牌”,听从“朋友推荐”,目的便是选择一辆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的车型。由于起步较早,美国有较为中立、客观的车辆可靠性评级体系,比如美国消费者报告。中国汽车市场崛起太快,这方面还有所欠缺,消费者在不知道该选谁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品牌”和“朋友推荐”。

中国消费者逐渐注重油耗

“油耗”未进入中国选车标准前五,与中国至今仍为新购车者市场有关。大部分消费者第一次购车占多数,他们固执认为要对汽车好一点,“汽车能吃多少,便吃多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消费者不关注油耗。相反,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车辆质量抱怨最多前十个问题中,“油耗量过大”排在第一位,得分远高于第二位的“刹车有噪音”。美国消费者投诉问题与中国截然相反,更多在于细节,比如导航的语音识别、蓝牙连接、风噪过大等。

如此大的区别,与国情有关。在中国,对车型油耗数值管控较为宽松,车企有太多的办法交出一个漂亮的“油耗”成绩单,油耗作假,在中国不是新闻。只可惜,尽管舆论监督发挥到极致,但车企依然我行我素。美国不同,车企一旦油耗作假,消费者投诉,美国环保署便会跟进,并追查到底。在美国市场“混”的车企都是战战兢兢,对油耗数值空前重视。起亚就中过招,因为虚报油耗,被处以天价罚单。

只要油价没有大幅下降,不用太长时间,在美国之后,油耗也将会成为中国购车重要参考标准。事实上,消费者未动,中国政府已经行动起来,新版《燃油限值》规定,到2015年,车辆平均燃油限值要低于6.9L;到2020年,要低至5.9L。

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汽车智能配置是为数不多、获得各方面支持的汽车智能配置,比如自动启停、自动能量回收、自动关停部分汽缸等等。当然,节能减排不是汽车智能配置唯一出路。与安全相结合,推出智能化的主动安全配置;与导航相结合,避开拥堵路面,提高马路利用率——是另外两个方向。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