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后市场 > 正文

多车商转型租赁业务

多车商 租赁业务

在汽车销售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整车生产企业都在谋求新出路。“租赁服务”因此成为众多车企眼中的一块“肥肉”。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奔驰、宝马、大众、东风日产,都先后扑向了这个在国内还不够成熟的领域。不过,传统的租车公司似乎并没感觉到整车生产企业进驻带来的压力,因为部分车企租赁的目的,仍是为“卖车”铺路。

“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地区招聘租赁项目主管。”日前,北京博才网发布了这样一则招聘信息。在此之前,东风日产成立“易租车”汽车租赁品牌,戴姆勒金融服务集团在华成立梅赛德斯-奔驰租赁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金融股份公司在中国成立大众汽车新动力投资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整车企业进军租赁市场的风头渐起,事实上,这与汽车行业的发展趋缓不无关系。

 未来可能有6亿-8亿“准租车族”

 在整车销售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国内汽车租赁到底能有多大市场?

神州租车公关总监崔睿说,美国目前短租车辆规模大概在300万到400万辆,而2010年国内的相关机构对未来整个中国汽车宏观产业的预测结果表明,中国未来的10-15年,70%的人都会拥有驾照。

按照目前的增速,以中国未来人口增长到14亿-15亿来计算,会有近8亿-10亿人拥有驾照,但受制于国土道路资源,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最多也就是3亿辆。“以此推断,中国未来可能出现6亿-8亿的‘本本族’(有驾照但没行驶证),他们也有用车需求,所以租车是未来的大方向。”崔睿说。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预测结果还表明,2014年,中国的汽车租赁市场规模将达到390亿元,将拥有43万辆车。不过,在崔睿看来,哪怕部分汽车厂家开始涉足汽车租赁行业,它们对于租车这块“蛋糕”的影响仍然有待观察。

追求投资回报和规模化发展

虽然汽车租赁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这个在国外非常成熟的行业,在国内还在起步阶段。

目前市场上传统的租车公司仍是主流,一类是以安飞士、锦江、赫兹为代表的老牌租车公司,这些企业以长租为主,网点并不密集。另一类是有风投背景,诸如神州、一嗨等租车公司,这些公司注重投资回报,更追求规模化发展。

尽管目前神州租车在全国66个城市、52大机场拥有超过700个网点,车队规模超过5万辆,短租车型有70多款,但相比全球大佬赫兹租车70万辆的车队规模,中国的租车市场只能算是刚刚起步。

扩张需要资本的强力支撑。近几年来,已经先后发生了多起风投大鳄注资传统汽车租赁公司的事件。去年3月,全球最大租车集团企业号控股集团(Enterprise Holdings)战略投资一嗨租车。今年4月,全球租车巨头赫兹收购神州租车20%的股权,战略投资中国市场。

 除了传统的租车公司,整车企业和汽车金融公司也纷纷瞄准了这块“蛋糕”。与传统的汽车租赁公司相比,汽车金融公司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起步晚,但是它可以借用汽车销售渠道,短时间内完成网络建设。如奔驰租赁,虽然成立还不到一年,但他们的融资租赁计划已100%覆盖奔驰经销商网络。同时,其在采购车辆、售后保养方面也有优势。

用租车服务带动新车销售

 在整体车市微增长的情况下,卖车不赚钱,成为业内的共识。提供更多元的售后服务成为行业趋势,而进军租赁市场,正是整车企业在推出汽车金融、二手车、保险等业务后,为延伸汽车产业链做出的新探索。

 比起传统的租车公司,整车企业可以利用自有资源,持续更新租赁车型。租赁业务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整车生产企业的库存压力。当高库存车型转化为租赁车型时,车企的资金压力也同时得到缓解。

有意思的是,在每家企业的战略布局背后,不同的整车企业提供的租车方式和目的各有不同。

“我们店里有10多台车提供租赁服务,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东风日产兰天城南板块市场经理杨少敏告诉记者。“这项服务一方面是为客户提供多元服务,一方面是带动销售,比如到店就可以享受3天免费新车试用的机会,如果试用期超过3天,你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若最终你买了新车,那么租金将采取一定额度返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车销售。”

去年8月1日,奔驰金融推出了汽车融资租赁产品,在2-3年的融资租赁期内,只需支付车辆租金,合同到期后,客户可以选择还清尾款,拥有车辆所有权及置换新车、升级座驾等多种灵活方案。

但记者从湖南仁孚奔驰店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热销车型C、E级等的用户,在租赁方案和金融方案面前,往往会选择后者,因为后者首付3成、零利率,更具性价比。显然,奔驰推出的“租车”方式,并不算传统意义的租车业务,奔驰更大的目的,是为奔驰准车主缓解资金压力,以这样的方式带动销售。

与奔驰不同,2013年1月,大众汽车新动力投资有限公司宣布成功收购上海振朗运输设备租赁有限公司,正式在中国市场开展汽车租赁业务,并着手建立覆盖全国的业务网络。大众的租赁业务类型是经营租赁,主要针对企业用户。

宝马金融则是采取与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合作的方式。

文章来源:中商情报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