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后市场 > 正文

汽车金融“贷”动车市快跑

汽车金融

进入12月,经销商为了“冲”全年业绩,除了“价格战”外,“零利率、零月供、零首付”的汽车金融让消费者眼花缭乱,这不仅为经销商拓宽了利润空间,也让消费者提前实现汽车梦想成为可能。

白领王小姐看上一款德系合资品牌两厢小轿车,总车款8.4万元,虽然能全款购车,但她还是选择了2年分期付款。王小姐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车款8.4万元,汽车金融公司提供7成2年免息贷款。也就是首付2.5万元,再交1万多元的购置税、保险等其他费用,就可以把车开回家。此后2年内月供2500元即可。

虽然贷款免息,但要交2000元手续费,对此王小姐并不在意,“两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75%,那么5.8万元的贷款存在银行就是4千多元利息,那2000元手续费早就赚出来了,而且手里的钱还能保持很好流动性。”

贷款购车已被接受

和王小姐一样,更多的人选择用贷款的方式购车。各家汽车金融公司、银行在这个市场上竞争激烈。记者走访多家4S店发现,“零利息风暴”、“零首付贷回家”……各类车贷五花八门。在位于天津大寺的一家合资品牌4S店,记者发现所有的展示车型前面都摆着分期贷款的标示,销售顾问小袁介绍说:“最终下单的客户将近一半选择贷款买,而且他们并不是没钱付全款,而是借助车贷,让手里的钱动起来,不把现金都固定在车上。”

根据“2012中国汽车信贷消费调研报告”显示,超8成被访者表示,贷款购车既缓解了现金流又解决了购车需求,有3.8%的被访者表示是“因为贷款购车容易了”而购车;首次购车者表示考虑贷款购车的比例为46.3%,而再购人群表示考虑贷款购车的比例为36.1%;在贷款原因方面,首购用户贷款购车的原因更多是由于“资金不足”和为了“分摊经济压力”,再购用户主要是为了“分摊经济压力”和“合理分配资金”。

经销商借车贷“止血”

车市经历了2009和2010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11年急刹车后遇冷,而今年一直处于销量低增长、利润微增长状态。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1/3经销商没有完成销售任务,盈利的比例由2009年的84%下降到现在的26%,车市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王法长表示,在车市遭遇拐点的背景下,金融平台成为帮助经销商促销的有效工具。

近日,记者也从某经销商处了解到一个“聪明”的营销方案,汽车生产厂家为增加销量补贴某款车的车贷利息,经销商利用厂家的利息优惠,说服全款购车的客户转为分期付款,经销商与银行合作,让客户把剩余车款买理财产品。四方共赢的结果是:车企增加了某款车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商增加了销量,客户赚取了理财回报,银行卖出了理财产品。

“汽车金融不仅是解决客户购车款不足,而是把未来的车主提前变成现实的车主。”王法长表示,在中国汽车销售由厚利向微利转变的背景下,金融平台正在帮助经销商从“销售商”向“服务商”转变。但是,目前国内汽车金融业务渗透率不到20%,而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汽车金融对车企的利润收益贡献率占到30%至50%。根据“2012中国汽车信贷消费调研报告”预测,未来国内车贷渗透率会达到40%至50%。

警惕广告“零”诱惑

刚刚完成贷款购车的王小姐介绍说:“我比较了汽车金融公司贷款和银行贷款,因为现在是年底汽车促销旺季,所以汽车金融公司提供了免息贷款,而银行虽然也免息但只能提供最高4万元的贷款,于是最终选择了汽车金融公司。”

据介绍,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各有不同,汽车金融审批快,最快1天就能放款;而银行的周期要长,尤其是在年终银行“惜贷”的背景下,贷款审批速度慢且额度小,但如果没赶上搞活动,汽车金融的手续费要高于银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据了解,银行车贷和汽车金融公司车贷,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以同业拆借为主,融资成本要高于商业银行,在终端贷款环节,汽车金融公司贷款利率也比较低。

此外,在众多的汽车营销广告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带有“零首付”、“零月供”、“零利息”等字样的车贷广告。不过,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零”字头车贷也是有利有弊的,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还是要擦亮眼睛,考虑清楚,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车贷种类。

理财师李冬梅提醒,虽然是“零利率”,但手续费大多和基准利率持平,消费者要算清细账。此外,一些经销商联合汽车金融公司,推出的“零利率”购车优惠还有附加条款,必须执行统一零售价,消费者不能砍价,消费者最好货比三家后再下单。

文章来源:天津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