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热点 > 正文

“中国特色”给外资车企带来商机

中国虽已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但随着经济减速,从2014年开始,新车销售的增长势头放缓,近来更是在销量上跌至低于上年同期的水平,销售低迷的状况愈加鲜明。

“不管生产多少汽车都能轻而易举地卖出去。”一家日系车企在回顾两年前的销售情形时如此表示。然而,这种情形在如今听起来,似乎已经有点儿像天方夜谭。

为了将滞销汽车销售出去,中国车企采取了降价销售手段,有些车的降价幅度甚至高达几万元。对此,美国通用汽车更是不甘示弱,一举实施降价幅度约5万元的降价促销活动。国内外厂商的价格竞争日趋白热化。

即便如此,汽车的销售情况也并不理想。受供给过剩影响,库存出现膨胀,中国业务看似愈发艰难。

然而,换一个角度却能看到完全不同的风景。日系车企在中国的经营状况非常稳固,盈利能力也和过去一样维持在较高水平,甚至今后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这是怎么回事呢?

进驻中国的日系车企中,销量位居首位的是日产汽车。2014年以来,如果单从销量来看,日产有的月份在华销量甚至大幅低于上年同期,越来越多的观点担心,此前表现优异的日产中国业务似乎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不过,并不是说销量下滑就代表萎靡不振,或者说销量增长就万事大吉,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从收益情况来看,日产在华业务可以说依旧“如日中天”。

日产2014财年从中国赚65.9亿元

虽然日产并未正式发布盈利数据,但通过累计计算其公开的决算资料可以发现,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日产在华赚到约1300亿日元(比例合并营业利润,约合人民币65.9亿元)的利润。更准确地说,其实际在华盈利达到了这一数字的约2倍,即2600亿日元左右。

按照中国汽车行业的外资准入规定,日产等外资车企有义务与中国当地车企进行合作,以对半出资的形式成立合资企业开展业务。因此,合资企业赚得的利润也将与合资的中国企业平分。也就是说,日产2014财年与合资企业总共赚取了2600亿日元,日产获得其中的一半,即1300亿日元。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合资企业的盈利能力。日产汽车整体的营业利润率为5%多一点。与此相比,盈利2600亿日元的日产在华合资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则超过10%,远远超过日产在主力市场北美的盈利能力。更令人惊讶的是,预计日产在华合资企业本财年的收益将进一步增加,营业利润将从2600亿日元左右膨胀至3200亿日元左右。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日产2014年在华新车销量几乎没有实现增长。不仅没有推出力压群雄的新车,就连新车上市本身也变得不起眼。为何在这种情况下日产还能在华赚取如此高的利润,并贡献其日本总部呢?

汽车经销商其实是“弱势群体”

举例来看,如果是一家大型车企,假设其经销商在没有折扣的情况下,每卖出一辆售价150万日元(按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7.61万元)的新车,该经销商将从中赚多少钱呢(按毛利计算)?如果是在日本,其将赚到150万日元的近20%,也就是2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7万元)。而要是在美国,则是7~8%,即1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100元)左右。

而在中国呢,由于制造企业相当强势,因此批发价格较高,经销商的毛利润仅有5%左右。换言之,即使卖出一辆售价150万日元的新车,销售方也只能从中获利7万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803元)左右。

这还只是毛利润,实际上还要从中扣除打折等的费用。因此,即使企业方面大获利润,经销商也只能望而兴叹。这种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力量关系,在中国汽车销售市场早已形成。

在中国,各日系车企的市场份额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仍能稳定实现盈利,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

汽车生产厂商并不自行销售。实际参与销售的则是经销商,而且实施降价的也是销售方。而作为车企,向经销商提供汽车批发和供货才是最主要的工作。

因此,无论汽车在市场上是否畅销,车企只要能批发给经销商,就能确保盈利。说的更极端一点,一款汽车能在市场上卖出多少辆或者卖不出,都与车企并无直接关系。更确切一点说,对于销量好的经销商,车企可能只会向其提供被称为销售激励金的奖励,以鼓励其进一步扩大销量。

那么,这种厂商强势的力量关系在中国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可以追溯到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开始被看好的约10年前。

支撑外资车企盈利的另一个因素

当时中国汽车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日系车企在华招募经销商时引来了巨大的热情。

据一位中国汽车销售店经营者表示,在启动经营初期“汽车有一辆卖一辆,因此即便利润率稍微低一点,也能通过薄利多销来赚钱”。在中国,汽车销售企业除了销售汽车以外,很多还从事房地产和餐饮等生意。该经营者说:“在汽车销售的生意上,即使遇到一些失败,当时也不会过于在意。”

除此之外,支撑各车企在华业务盈利的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补贴。

“补贴的效果非常明显。”一家日系车企的高管也悄悄透露了这一推高收益的因素。他表示,只要和中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就能得到相对等优待,由此获得的好处相当大”,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还“包括向中国方面公开和提供技术”。

在华的汽车企业可获得实施新增投资之际的各种优惠、减税措施,以及免除手续费等。当然,这些具体金额不会公之于众。仅仅观察销量和经济动向,难以推断企业业绩的好坏波动,这种属于“中国特色”的状况随处可见。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受关注度非常高。但是,除了销量之外,被公开的数据很少,以至于难以掌握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全貌。这其中当然存在中国的特殊情况。

“中国特色”中存商机

外资车企的合资伙伴全都是在中国赫赫有名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即使已经上市,也很少公开详细的经营信息。如果合资伙伴不公开信息,当然日本方面也就无法随意公开信息。不过,通过各企业公布的决算信息和有价证券报告书,可以掌握各企业在华业务的大体情况。

毋庸置疑,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外资在华业务整体变得比以前更为严峻。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在中国存在着各行业的商业习惯、人脉关系和政治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外资在华业务如果沿用一般做法通常会碰壁,但也因此会存在诸多商机。归根结底,中国经济减速并不等于企业在华业务下滑,能赚钱的企业仍然稳稳当当赚着钱。

文章来源:日本经济新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