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独家观察 > 正文

自主品牌到底还有没有路可走

当中国汽车市场成为跨国公司眼中的大“蛋糕”时,自主品牌汽车却正在遭遇一个尴尬的局面:现实很“骨感”,前景很茫然。

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与会的各企业负责人及专家,就自主品牌问题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普遍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当下的艰难形势表示担忧。

市场严重下滑

业内人士对自主品牌的担忧不无道理。据全国乘用车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1年,自主品牌广义乘用车共销售481万辆,同比下降4.2%;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降到30.7%,同比下降1.5%。而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乘用车1.6L以下市场的65%,已被合资品牌占有。

各自主品牌企业近期公布的年报,似乎也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其中,比亚迪2011年总销量44.85万辆,比上年减少7.15万辆;净利润13.85亿元,较上年降低45.13%。奇瑞去年总销量只有64.3万辆,比上年减少3.9万辆,同比下降6%。

此外,江淮汽车在高额政府补贴的支持下,2011年的净利润仍下滑46.88%。尚未公布年报的长安汽车则预警,其2011年净利润下降幅度或达50.67%至55.60%。

相比较上述几家企业,吉利汽车算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自主品牌企业。年报数据显示,其2011年营业收入209.65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净利润15.43亿元,同比增长13%。但据分析称,这其中,不乏政府补贴带来的可观“营业外收入”。

无奈的自主合资

是什么造就了国内自主品牌如此“骨感”的现状?

据分析,国家对自主品牌汽车鼓励政策的退出,是重要原因之一;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也对自主品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而生活成本压力的上涨和油价的飙升,导致消费者对于传统自主品牌车型的购买欲望大大减退。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称,其更深层的压力,来自技术标准的升级和消费者兴趣的转移。随着国家对油耗标准的加严,以及对节能车补贴门槛的提升,自主品牌面临着合资品牌产品线持续下移的压力,这让原本有着价格优势的自主品牌面临极大挑战,在相同条件下,既有品牌又有技术优势的合资品牌,自然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据悉,大众汽车和日产汽车近日纷纷宣布,为了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其将开发一系列低成本车型,以进入低端市场。

自主品牌一方面在承受着合资品牌给其带来的“不幸”,另一方面却又在“推波助澜”,掀起新一轮的合资潮:吉利和奇瑞近日分别与沃尔沃和捷豹路虎开展了新的合作。

不可否认,有的自主品牌合资后,其发布的几款新车质量都有了很大飞跃,但我们也不能忽略隐藏在自主合资背后的无奈。

前路存争议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自主品牌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组建合资公司是自主品牌的一种生存变革之道;但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著名经济专家王小广,却对合资模式持否定态度。

他表示,不正确的汽车发展模式,是中国自主品牌存在的根本问题,而合资模式正是导致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最大阻力。

“采取合资模式,看上去是共同发展,实际上却让自主品牌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自主品牌应与外资‘离婚’,坚持独资,用竞争方式来促进自身发展。”王小广说。

在如此严峻的大环境下,自主品牌会何去何从?各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对此,奇瑞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表示:“自主核心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而是提高自主品牌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各企业在强调自主核心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此外,企业不能只顾投资建设工厂等硬件设施,更应该学会投资员工。”他认为,人才是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必不可少的要素。

奥地利EFS汽车咨询公司总裁雷霆生指出,纯自主品牌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保持现在的独立状况;而自主企业要想保持独立,就要加大对品牌、产品组合等的投资力度,但若是做不好的话,则很可能会走到被迫合并、被并购或者破产的境地。

“企业要创建正确的产品组合,通过战略性措施来提高其研发能力,只有这样,自主品牌才能在艰难的大背景下,独立谋求生存之道。”雷霆生说。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