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独家观察 > 正文

采购商何以拒绝“中国制造”

采购商 中国制造 现状

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际轮胎博览会上,轮胎世界网编辑在走访中发现,有些国外贸易商的采购条件之一竟然是:中国轮胎制造商提供的产品“no Chinese characters,no MADE IN CHINA”(没有汉字,没有“中国制造”字样)。“中国制造”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

“第一轮胎大国”的窘境

编辑见到滕森轮胎的业务经理齐力时,他刚送走两位韩国采购商。问及上述问题,他摇头苦笑:“都是这样的。”

据齐力介绍,有很多采购商表示,在他们当地的市场上,中国产的轮胎卖得不错。但这种“不错”,是基于用户不知道此产品来自中国。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迎合这种需要,出口企业不在轮胎上做任何标记,甚至有时候在出口时需要转换口岸,以免货物出港地有中国标识。

其他几家企业对此问题的描述与齐力大同小异。看来,在轮胎行业,中国这“第一大国”的位子,似乎坐得并不舒服。

目前中国轮胎的年产量超过4亿条,占世界轮胎总产量的1/3,其中近一半用于出口。然而据了解,分布在世界各地印有“made in China”字样及汉字标识的轮胎产品,却成了不少国家和地区客户排斥的对象,大有“谈中国色变”的趋势。

中国人心中的“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到底怎么了?为了解大众对该问题的看法,轮胎世界网日前做了一个在线调查。

对于“国外拒绝‘中国制造’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四个答案的支持者分布较为平均。其中,有27%的人认为是出于偏见;25%的人认为是中国产的轮胎质量确实差;26%的答题者认为, “口碑不好”是导致国产轮胎遭外国客户质疑的主因;还有22%的人表示,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导致了“中国制造”在外国市场不受“待见”。

 

对于该统计结果,轮胎业的很大一部分人士认为,国产之所以时常遭受“歧视”,主要是因为前些年的粗放式生产和低价竞争“把市场搞坏了”。而客户一旦对产品形成某种印象,短时间内很难扭转。

此外,他们还谈到,贸易摩擦也是一大原因。自2001年起,先后有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美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对原产自中国的轮胎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消费者偏好不同

第二个调查题目是:您会首选“中国制造”的轮胎吗?结果显示,投票者在此问题上的分歧较大。其中,超过半数(53%)的投票者选择了“无所谓”;36%的投票者表示“会”;其余一成的参与者选择了“不会”。

通过采访,轮胎世界网编辑发现,对于选择何种轮胎,不同背景的消费者有不同看法。

某位从事汽车和轮胎行业多年的人士表示,自己选择轮胎时比较注重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安全第一,价格不是重点”。谈到轮胎品牌,上述人士称,自己比较信任美国和德国的轮胎品牌,日本有些品牌也可以,不信任韩国货。

在某大型IT企业工作的“80后”小彭则认为,实用、性价比高就可以了,“是不是名牌、产自哪里无所谓。”

改变现状的关键或在企业

那么,改变这一现状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呢?在此问题的三个选项中,支持率最高的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有超过四成的参与者选择了该项。支持率最低的选项则是:提升国家地位和影响力,支持率为26%。此外,“全面支持‘中国制造’”选项的投票率占到32%,也占了不小的比例。

对此调查结果,某业内专家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空前的,但由于历史因素及具体国情,中国尚难完全扭转“技术低下、产品劣质、遍地廉价劳动力”的既有印象。这势必会对“中国制造”的世界范围接受度产生影响,但“这是历史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

相对于国家实力的层面,另一位在橡胶制品相关单位从事多年行业研究的人士,更看重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实力的提高。他的看法是,企业踏踏实实地“搞好品质,做好品牌”,才是提升“中国制造”的最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