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 > 正文

台风中 他为橡胶林而倒下

2015年7月9日,唐海明在胶园查看受灾情况。

2010年,唐海明指挥抗击铜锣湖农场6.25洪灾。

——记殉职在抗击台风“莲花”一线的汕尾市农垦局局长唐海明

2015年7月9日,今年第10号台风“莲花”正面袭击广东汕尾市。

当天下午,从抗击台风一线传来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56岁的汕尾市农垦局局长唐海明在农场部署救灾工作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身亡。而当时,他正在大山深处察看作为农场经济命脉的一万亩橡胶林。

这片橡胶林在经历2013年超强台风“天兔”的袭击后,刚刚恢复元气,并在台风“莲花”的狂风暴雨下挺了过来,而它们的守护者唐海明,却再也看不到那漫山遍野的绿叶,以及他奋斗终生的农垦地的红土。

唐海明是惠来东埔农场人,几十年在农场里摸爬滚打,从一名手扶拖拉机手成长为农场场长,并在2007年担任汕尾农垦局局长一职。8年来的兢兢业业,唐海明推动了垦区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了农场职工生活条件。而他生活简朴,始终以“三严三实”要求自己,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干事。许多人都说,他的离去,太令人惋惜。

每次台风他都冲在第一线

2010年6月25日,汕尾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汕尾农垦局下辖的铜锣湖农场柏径村全村被洪水淹没。唐海明凌晨4点接到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救灾,帮助转移受灾群众。

2013年9月22日,超强台风“天兔”袭击汕尾,唐海明放弃中秋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提前赶赴铜锣湖农场部署防风抗灾工作。这里也是一年多后他殉职的地方。

在“天兔”的袭击下,铜锣湖农场的万亩橡胶基地遭受灭顶之灾,绝大部分即将开割的橡胶树或被连根拔起,或被拦腰截断。

橡胶林是农场的经济支柱,这让唐海明心疼不已。灾情发生后,他与放弃中秋、国庆休假的局机关和农场干部职工一起同吃同劳动,连续20多天奋战在救灾复产一线,扶起倒伏橡胶树17.5万株,完成切杆16万多株,几乎等于再造了一个橡胶基地。

2015年7月9日,台风“莲花”来袭,唐海明一直放心不下那片橡胶林。一大早就把同事叫进办公室,分析“莲花”的动态路径图。12时刚过,“莲花”在甲东镇沿海登陆,最大风力达15级,而铜锣湖农场距离甲东镇仅20多公里。唐海明忧心忡忡。

13:50,看着风雨稍小了点,唐海明和同事驱车前往山顶的橡胶林。发现橡胶树的生命比想象中顽强,整体受损程度没有太严重。

“山上的没事,不代表山下也没事。”当时随行的办公室秘书杨伟文告诉媒体,唐海明并没有松懈,15时左右,一行人又驱车赶到山腰的一处平坦处察看,这里是“天兔”来袭时受灾最重的区域。

幸运的是,这里的橡胶林也无大碍。正当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往回走的唐海明突然停住,一只手搭住前面同事的肩膀,另一只手捂着胸口,渐渐瘫软了下来。

唐海明的晕倒让同事们大吃一惊,大伙赶紧把他扶上车并拨打急救电话,往最近的农场医院赶。半小时后,在路上与赶来的医生会合,在车上进行急救措施。16时左右到达农场医院,却遗憾无力回天。

没有留下一句话,唐海明就这样和他热爱的农垦土地永别。万亩橡胶林仍在风雨中挺立。

生前最后一通电话是为猪场报平安

生于1958年的唐海明是地道的“农垦二代”,从小生活在农场里。17岁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手扶拖拉机手,从此在农场基层摸爬滚打几十年,历任副场长、场长、党委书记等职务,深谙基层工作事务和企业经营管理。因为能力和业绩出众,2007年他被提拔为汕尾农垦局局长。

上任八年来,唐海明的认真勤奋,开拓创新,大家都有目共睹。他去世前的最后一个电话,是打给广东广垦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为桓,让他放心,汕尾垦区的猪场在台风中没有受到破坏。

建设万头种猪场,是唐海明推动垦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2007年,调任汕尾后,唐海明接过前任局长深化改革的接力棒,改变垦区以橡胶为主导的单一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了以橡胶、畜牧、水产、水稻等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

橡胶种植面积从2008年底的8500多亩扩大到目前的1.6万多亩;畜牧业从无到有,现已形成规模超过3万头,集种猪、肉猪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畜牧产业基地;与燕塘乳业公司合作,引进规模3000头、占地面积1000多亩的现代奶牛牧场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底,汕尾农垦局实现经营收入1500多万元,比2007年增长了整整两倍。2008年至2014年,在广东省农垦总局对各农垦局领导班子组织的考核中,唐海明连续拿到7个优秀。

心系群众 造房建桥解决民生难题

任职汕尾后,唐海明经常带队走访三大农场,发现不少职工群众仍住在平房瓦房,居住条件很差,几乎每年都要和台风洪涝抗争。

从2008年起,唐海明带领局领导班子在垦区力推危旧房改造建设,规划建设了铜锣湖和大安农场2个场部小区,新建了4栋职工公寓楼,推进了一批集中改造点,在农场场部周围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场部小城镇。

据统计,在唐海明任职汕尾期间,累计投资6046.2万元用于垦区“四平一通”等人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改造和新建各类楼房2208户,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

11月14日,媒体走访了新建的“同惠苑”职工家属区,66岁的退休职工钟旦讲起唐海明就直竖起大拇指:“真是个好领导。”

钟旦老人说,在2011年以前,他们一家五口还住在漏雨的瓦房里,“1958年建的,只有20几平方米”。2009年,唐海明向上级申请政策补助资金,并拆除危旧房,充分利用闲置空地和老房子宅基地进行整合,重新规划农场场部新区。钟老一家这才住进了3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再也不怕风吹雨打,“以前不敢想象能住这么好的房子”。

铜锣湖农场柏径村村长陈炳权提起唐海明,至今还想流泪:“要不是唐局长,500多村民还被困着出不去。”

柏径村和外界联通的道路仅靠一条一米多高的小桥,每当雨季汛期一到,桥被淹没,人就出不去进不来。2010年,唐海明来村里抗洪时看到这番情景,决定修一座新桥。在各方努力下,最终农场出资80多万元,加上爱心捐助和村民自筹共230万元,于2013年动工建设,2015年1月投入使用。

如今的新桥高8米,桥面宽敞,红白栏杆相间非常好看。“桥建好了,外商也主动来了,村里的荔枝、香蕉成了创收主要来源,以前只能烂在地里。”陈炳权说,今年村里买小车的也多了,小伙子娶媳妇都比以前容易了。

“他一句话没留下就走了,这是最大的遗憾”

工作上的唐海明雷厉风行,生活上的他却不是一个“好父亲”。在汕尾工作8年间,他一直租住在一套20多年楼龄的两房一厅小房里,妻儿都在揭阳老家。他一两周回一次家,有时忙起来个把月都不回去。

儿子唐胜楠说,每次父亲回家总是坐在沙发上喝一壶茶,默默想着工作上的事,显得很疲惫。“他一句话没留下就走了,这是最大的遗憾。”唐胜楠哽咽地说。

唐海明殉职后,今年8月,广东省委作出《关于追授唐海明同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指出,海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生动地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优秀品质,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人为官、干事创业树立了一面旗帜。

文章来源:新快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