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特保案看美“双反预期”
美国再提“双反调查”引市场关注。2014年6月3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轿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目前虽然美国方面还没有正式进行立案,但此事件让投资者联想到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并引发金融市场对轮胎行业前景的担忧。
特保案期间(2009-2012),中国轮胎出口量不降反增,影响低于市场预期。2009年9月26日起,美国开始针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而此后三年,中国轮胎对美出口虽遭受一定比例下降,但全球出口量却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出口北美半钢轮胎量(乘用车及轻客车轮胎)从2009年的48.3万吨下降至42.9万吨,降幅11%。然而,当年中国轮胎总出口量却从2009年的111.35万吨激增至132.94万吨,增幅高达19%。2010年,中国对亚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中东印度市场的出口增幅分别达到了38%、89%、43%、32%,有效对冲了北美市场销量的下滑。
借特保案契机,中国轮胎制造企业反而实现了对全球其他市场快速拓展,降低对了单一美国市场的依赖。2010-2012年中国半钢轮胎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9%、7%、6%。
贸易摩擦加速业绩分化,龙头企业受益产能国际化。惩罚性关税将中小企业阻挡在美国市场外,但是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轮胎企业依然凭借在渠道商方面的话语权,通过与渠道商分担关税继续保持对美轮胎出口。即使是特保案执行最为严格的2010-2011年,中国轮胎仍然占据美国市场的21.6%、17.8%的市场份额。
由于特保案期间中国低价位轮胎对美出口受限,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的轮胎在性价比上无法与中国企业抗衡,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轮胎反而受益于竞争环境改善。同时龙头企业开始积极布局海外产能,通过生产基地的转移彻底规避贸易摩擦风险。截至2014年6月,已经有2家企业,约600万套半钢轮胎海外产能建成投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