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的轮胎,都从哪里来?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
70年前的朝鲜战场上,物资匮乏、条件艰苦。
在这种条件下,轮胎作为重要军用物资,备受重视。
轮胎被肩挑进国门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汽车轮胎是重要的军用物资。
当年,新中国橡胶工业极其薄弱,轮胎产量极少。
面对美英的贸易制裁,轮胎陷入到严重短缺的局面。
危难时期,香港知名爱国人士霍英东站了出来。
他利用船厂生意,在境外购入轮胎,再偷偷运到内地。
一路上,船队不仅要面临水警的盘查,还要向黑社会缴纳保护费。
就这样,工人们或挑或扛,连走两天的山路,把轮胎送进了国内。
对于这段历史,霍英东说:“对这一切,我无怨无悔!。”
百日建厂支援前线
南方努力转运轮胎的同时,北方也在积极生产。
黑龙江省桦林橡胶厂,在此期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战争伊始,原位于沈阳的橡胶一厂、二厂、九厂,被迫北迁。
为抓紧时间支援前线,全体员工提出了“百日建厂”的口号。
在没有重机械帮助的情况下,厂员硬是用人力,把每一件机器都运到了车间里。
(毛主席、周总理视察橡胶一厂)
最终,桦林橡胶提前投产,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前线。
据统计,1950年至1953年,该工厂向前线累计输送轮胎17.3万条。
(本文为轮胎世界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