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 > 轮胎百科 > 正文

胶管胶带业与共和国共同起步

解放前夕,中国胶管胶带行业处于半瘫痪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胶管胶带行业开启了发展新篇章,逐渐成为世界胶管胶带工业制造中心,胶管胶带产能、产量、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胶管胶带大国,并向强国迈进。

中国胶管胶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橡胶工业关注的焦点,牵动着世界同仁的目光。

在中国百年橡胶工业的初始阶段,胶管胶带工业尤为落后,大陆地区仅在上海、青岛、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有少量小企业,且多为日资。

解放前夕,胶管胶带工业大幅度减产。据上海地方橡胶志记载,1949年上海胶带产量比1948年下降56%,胶管胶带行业处于半瘫痪状态。

新中国诞生伊始,工业的四大原料钢铁、煤炭、石油、橡胶成为西方“禁运”的战略物资。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号召“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基地”,保证了新中国包括胶管胶带在内的橡胶工业所需的生胶材料供应。

1952年8月29日,青岛第六橡胶厂建厂,生产力车胎和胶管,名为山东橡胶总厂第三分厂。

1953年改为国营第二橡胶厂第三分厂,将力车胎产品转给青岛同泰橡胶厂,并先后新建了输送带车间和V带车间。

1956年7月该厂从总厂分出,成立国营青岛橡胶六厂,同年该厂向朝鲜和古巴出口输送带,开始了中国胶管胶带产品出口的历史。

1958-1964年期间,随着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胶带胶管新厂纷纷投入生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大三线建设和小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使集中在几个沿海城市的胶管胶带行业向中国内地辐射。

国家从当时的国际环境考虑,将一部分对国家经济及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相关工业新厂建于西南、西北等战略纵深地区,名为大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

加之在此前后的“支援内地经济建设”的号召和全国一盘棋的要求,中国胶管胶带工业在全国各地扎根并且开花结果。

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胶管胶带工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新成果。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更是改变了中国胶管胶带工业整体落后的局面。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