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业界视角 > 正文

技术工人创下帘子布产业奇迹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的前身河南省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是中国首家锦纶66浸胶帘子布生产企业,1979年立项,1980年5月破土动工。

1980年11月,我从部队转业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相继在原丝、捻织、浸胶等各分厂工作过,现任帘子布公司工会副主席。

可以说,帘子布公司正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帘子布公司建厂以来,我见证了它的发展与壮大,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技术工人的成长。

让日本专家竖起大拇指

破土动工时,企业基本上是一穷二白。设备、技术都是从日本成套引进,人员都是新招收的青年工人。没有完善的理论、成熟的经验,只有一腔为国奉献的热血。

当时,厂区内各个施工点都在交叉施工,到处都有焊花闪烁。青年工人基础差,但学习非常努力。联苯炉是公司的重要装置,在日本,通常需要两年以上工龄、专门培训8个月以上的工人才能上岗,可当时给在联苯炉工作的青年工人的培训时间,只有不到3个月。

于是,20多名青年工人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地学习。经过50天的强化训练,他们掌握了操作技术及简单处理设备故障的技术,全部通过了日方考核。这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1981年12月,企业一次性投料开车成功,生产出了第一筒丝、第一卷布,创造出18个月建成企业并投产的奇迹,成为当时全国的样板企业。

那时,我还是厂里的兼职播音员。在广播里,我一遍遍地说着:“帘子布厂广播站现在播报喜讯,今天上午11点40分原丝车间第一次投料开车成功了,中国第一卷高品质尼龙66工业丝在我们帘子布厂诞生了……

当时,新生产线的生产技术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能够掌握,而刚进厂的青年工人占80%,从四面八方调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从未接触过尼龙66聚合纺丝技术,但员工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败。

技术工人不但玩转了新设备,还在1986年开始破土动工建设二期项目。二期项目使用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国产,这也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

停电后创造奇迹

还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当时通过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在技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

1987年11月27日,八级大风裹着雪花把天地搅得一片混沌。当天上午8点多,一根电线被大风吹到了厂外高压输电线上。霎时间,全线短路,工厂意外停电。

按照日方工艺设计,停电超过3分钟将导致管道中聚合物凝固,造成部分设备报废。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当班职工立即按照操作规程坚守岗位,有的拼命推动卡死的聚合泵,有的紧张地注视、调整各种仪表,观察液位的变化升降……

20分钟后,供电恢复,大家按照调度的统一指令奋力抢险,终于又使设备运行起来,各种工艺指数恢复了正常,打破了日方停电不能超过3分钟的禁令,创造了化纤行业的又一奇迹。

上马“蜘蛛丝”项目

2007年,尼龙66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利润大幅下滑。当时,被国外专家称为“蜘蛛丝”的细旦丝应用广泛、附加值高。于是,神马公司决定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上马细旦丝项目。

当时,该项目在国内外同行业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技术人员走访了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设计改造14种设备,制定75种工艺试验方案,连续几百天奋战在湿度达70%、噪音达90分贝的卷绕一线,整理分析了12.4万组试验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年底,企业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强超低缩尼龙66纤维,打破了国外对高性能、高附加值尼龙产品的技术封锁,大大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