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业界视角 > 正文

一双鞋为什么贵过两条轮胎

不知怎么,说起轮胎,笔者就想到了鞋。

陪老婆逛商场买鞋,鞋都是七八百元一双,还是打折后的价格。这使人不禁愤愤然:市场上买两条205/55R16轮胎,说不定还有找头呢。

鞋业是个分工高度专业化的行业,跟轮胎业很像。

男鞋和运动鞋的顶端是高端运动品牌的拥有者,他们不生产,其核心能力是人体运动科学,热衷于赞助职业体育赛事和社区活动;女鞋的顶端是各种奢侈品牌,引领时尚与潮流但从不解释;这中间是掌握各种销售渠道的贸易商;基础是一大群争夺订单的鞋业厂商。

笔者曾工作过的单位,最多时拥有十多家鞋厂,国内制造的第一双耐克鞋还是他们其中之一生产的。但是,到2000年前后,这十多家鞋厂中,只剩一家做工矿雨靴和一家做硫化鞋的还在苟延残喘,其余荡然无存。

当时,鞋业厂商中的台资鞋厂,对成本与质量控制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与他们相比,内资鞋厂就是不知世事变迁、在街头小巷觅食的落伍工匠。

为啥一双鞋会贵过两条轮胎呢?

鞋与轮胎从功能上讲,都是人体运动能力扩展的工具与护具,但是,在速度级别、设计原理、制造工艺、耗用材料上,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深入探究下去,也不是所有的鞋都贵过轮胎。街面上有三五十元的一双鞋,但不会有一百元以下的轮胎。而且,女鞋的价格带有太多时尚的非理性因素,不好比较。

就男鞋与运动鞋来讲,国际品牌的一双鞋,大概与米其林、倍耐力、横滨等的两条轮胎相当或者稍低,但会贵过两条国产轮胎;一双内资品牌的鞋,大约相当于一条国产轮胎。

鞋业跟轮胎业相似,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同样经历过普遍的破产重组、温州与福建鞋商的浴火重生、反倾销与反补贴等等。内资鞋业有所崛起,是在终于明白销售通道建设的重要性之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话是国人说的,但实际上,不逼到角落里,国人往往难以自省。

2004年,笔者自以为可以影响决策的时候,曾提出过轮胎企业需要自建直营渠道。但是,当时轮胎企业日子好着呢,只要做出来就有人买,即使国内不要,国外也有人要,谁会费事听你一个书呆子啰里啰嗦!

产业的发展规律,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回顾鞋业的发展历程,其对今天寻求发展方向的轮胎行业,未必没有借鉴意义。

近期,关于国内轮胎行业发展方向的讨论,又成了热点。前有原化工部橡胶司于清溪副司长的《关于轮胎战略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虑和探讨》的发表,后有森麒麟公司计划以智能化与信息化实现轮胎工业4.0、华南轮胎公司开设旗舰店布局轮胎直营渠道建设。

纵观轮胎企业,有顺势而为的,不仅产品出口,企业也要出口,在东南亚建轮胎厂,你总不能征我的反补贴税了吧?当然,也有紧跟中央号召,思考互联网+怎样如何成为企业发展解决方案的,不一而足。

(本文截取自“中国橡胶百年-广州论坛”, 张仲伦  崔彦章,有删改)

文章来源:广州橡胶行业协会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