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轮胎国产替代之路并非坦途
近期,川航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航空轮胎的关注,也凸显出航空轮胎在飞行安全中的重要性。
在轮胎制造领域,航空轮胎被称为行业金字塔的顶端,对轮胎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进军航空轮胎产业,已经列入国内不少民营轮胎企业的发展规划。
中国企业在夹缝中求生
在夹缝中求生,一直是中国轮胎制造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以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垄断高端市场,大部分中国轮胎企业只能挤在中低端市场薄利厮杀;
另一方面,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发起的贸易摩擦,也让中国企业吃尽苦头。
最近,欧盟对从中国进口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美国前不久公布的500亿美元关税清单中,也明确包含多种航空轮胎制品。
作为出口创汇大户,轮胎制造企业如何突破低端薄利和贸易封锁的二元掣肘,走出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之路,是每个国内轮胎制造企业需要思考的破局之题。
航空轮胎作为飞机至关重要A类安全零部件,因其超高荷载力、耐冲击、耐刺扎、耐高温特性,技术壁垒要求极高,一直被视为轮胎制造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该领域长期处于国际轮胎巨头垄断之下。
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轮胎,分别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37%、20%、30%,其余所有品牌仅为13%。
在国内航空轮胎市场,国际巨头更是占据95%以上的绝对垄断份额。
作为全球轮胎产销大国,中国轮胎行业在高端航空轮胎领域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凸显了尴尬的产业竞争力。
航空轮胎国产替代不容易
近年来,森麒麟等民营企业,在进军航空轮胎的道路上,取得很大进步。
然而,要切入国际巨头霸占的全球飞机制造价值链分工平台,抢夺存量和增量市场份额,并非易事。
据介绍,航空轮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多年来,国际轮胎巨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构筑更高的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该领域的技术研发门槛不断升级。
以固特异为例,该公司研发的超轻子午线航空轮胎,去年底通过波音777X机型资质认证。
该产品应用了羽量级合金芯胎圈技术,产品大幅减重的同时,具备更高的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资金实力无法和国际巨头相比,技术研发经验也尚浅。
要想跟上国际巨头重金砸出的技术迭代升级脚步,还需要更多的投入。
航空轮胎国产替代之路,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
(本文有删节)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