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独家专访 > 正文

杨铁生:绿色发展是制造业的未来

绿色 工业化 制造业 智能

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在此次博览会的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上,国家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杨铁生做了关于工业绿色发展的报告。

过去:中国工业走了下坡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出现了沼气文明,四大发明、青铜冶炼、钢铁冶炼……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公元前1200年,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直到今天,铁器时代都没有结束。据史记记载,中国在春秋时期发明了生铁冶铸技术,比欧洲早1600年。到1750年,中国还是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印度,占四分之一,俄国大概是5%,然后是法国,英国占1.9%,位居第十位。

清朝的鼎盛时期,中国的制造业仍然保持第一。18世纪60年代,英国掀起一股发明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随之爆发。1750年到1860年,英国人均工业产值增长了7倍。据研究,1850年-1860年间,英国超过中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产出占全球制造业产出25%的份额,当时的英国生产了世界上50%的生铁、煤炭和纺织品,对外贸易总额超过法、德、美三国的总和。

1895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此时,中国的制造业产出份额从1830年的33.3%下降到了19.7%,1900年下降到6.2%。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钢产量仅有15.8万吨/年,占世界钢产量的0.1%。

可以说,冶铁发明于中国,但近代的冶铁技术发扬于西方。

现在:新型工业化之路势在必行

2011年,媒体援引美国通讯机构的报道称,2010年,中国制造业以占世界19.8%的份额超过美国同期的19.4%,回归世界第一的宝座。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52万亿人民币,其中第二产业占比45.3%,财政收入11.7万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始了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部分产品的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奠定了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然而,我国的工业规模大部分是以消耗资源为代价形成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值得思考。大而不强,产品的低端和低价一直困扰着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中国的工业主要靠规模扩张、投资驱动、利用低价劳动力等模式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不可持续的。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经历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耗能低、排放小、附加值高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保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品牌、营销、产品设计等产业链高端部分的控制,而将劳动密集型、资源/能源密集型,以及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低端部分进行扭转,将这部分转移到新型工业化的体系当中,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工业结构调整。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还是我国发展的持续性来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外部需求和投资需求而不考虑内部最终需求的方式,是不能长久的。付出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代价,经济的发展是无法持续的。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一个国家经历高速成长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后,能够保持一个较快的平稳增长阶段,主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解决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各项改革的力度,保持适宜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鼓励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要回到哪个时代,而是要重塑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未来:绿色、智能是趋势

工业是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工业能源消费占社会一次能源消费的73%, 6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工业能源消费的79%。面对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国内工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去年冬天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引起了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

目前来看,绿色和智能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制造业的发展不是以规模、产量居高,而是以技术先进、产品优良、效益显著、全社会周期环境友好为指标的。“绿色”,意味着低碳、安全和可持续性;“智能”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十八大”此前提出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要靠人才、创新和改革来推动。其中,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改革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把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交给市场。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工业化结构调整任务中,有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布局。优化布局,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在中国,东部地区应利用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中部地区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西部则应主要利用资源优势。总的来讲,各地的发展和调整,都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

在工业化结构调整中,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