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新闻人物 > 正文

杨建鑫:发明军用自动补胎装置

仲夏,皖东腹地,工程兵学院“先锋-2016”综合演练紧张进行。

一辆突击车疾驰在崎岖山路上。突然,突击车右前轮被扎破!然而,这辆车并未停下来更换备胎,只是稍稍降低车速继续前行……

“自动补胎装置确实管用!”演练现场,该院科研部领导介绍,突击车的轮胎加装了该院道路桥梁系学员杨建鑫发明的自动补胎装置。

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年仅23岁的杨建鑫颁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一发明专利填补了中国在新型自动补胎领域的研究空白。

小学员为何能有大创新?这得从去年该院组织学员赴部队开展的那场实践教学说起——

去年7月,该院组织学员赴部队实践教学,杨建鑫被分到了某工兵团。

跟随部队执行任务,杨建鑫看到,一辆车轮胎被尖锐石子刺破,半路停车换胎,车队被堵在山路上动弹不得……

“战场上,时间就是战机。要是轮胎被扎破后能自动修复该多好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听着官兵感叹,杨建鑫暗下决心:结合专业所学,研发自动补胎装置。

创新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

 

起初,他构想改造轮胎结构,将整个轮胎制作成上千个小型蜂窝泡状腔。

“假如有尖锐物刺破一个泡状腔,其余泡状腔可继续使用。”但这一想法在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时,并不被看好:改变轮胎结构,造成不稳定性增加,容易衍生更多问题。

“没有试错,哪来创新!”

此路不通,杨建鑫又另辟蹊径,设想在不改变现有轮胎结构的前提下,在轮胎内壁设置一个整体的泡状腔,里面填充胶水,一旦轮胎被扎破胶水流出便能自动修复“伤口”。

想法虽好,但如何控制胶水的流出量呢?杨建鑫百思不得其解。教员启发他改变泡状腔结构。

到底该用什么样的结构?

杨建鑫在无数次自我否定之后,看到图纸上自己随手画出的波浪式小圈圈,突然灵机一动:如果泡状腔中设计无数紧密排列的小气囊,里面装满胶水,问题不就解决了!

“有了好的思路,创新只是走了半途。”

杨建鑫说,当时自己也没想到,要把设计转化成实在管用的产品其实更难。

单就胶水配置量与空气比例问题,他就先后进行了百余次比例调试试验。冬天气温低,强力胶水会迅速干化,如果一不留神沾到手上,会带来不小麻烦。

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杨建鑫成功了。

经过试验验证,加装由杨建鑫设计的基底和泡状腔组成的自动补胎垫,汽车轮胎在被尖锐物扎破或被弹片刺破后可完成自动修复,而且修复过程中车辆可正常行驶,无需停留。

去年11月底,杨建鑫将自己的创新成果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

今年3月下旬,杨建鑫得到通知:这一装置被业内专家评定为目前最实用的自动补胎技术。

有商家看到商机找到杨建鑫,希望他能够转让专利或者合作生产。

但杨建鑫都婉言谢绝了,他坚定地说,希望将自己的发明专利无偿应用于学院教学训练,服务于部队作战演训。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